臼口镇
即今湖北钟祥市南六十八里旧口镇。明置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钟祥县“臼水”条下:“臼口驿以臼水而名也。”清为臼口市,设水利同知及千总。民国初设县佐。
即今湖北钟祥市南六十八里旧口镇。明置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钟祥县“臼水”条下:“臼口驿以臼水而名也。”清为臼口市,设水利同知及千总。民国初设县佐。
东汉灵帝时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西南。隋开皇九年(589)省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南昌州。八年省入建昌县。1914年改建昌县复置,属江西浔阳道。治所在今永修县西北艾城。192
北周保定元年(561)置,属京兆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二十五里仓谷附近。大象二年(580)废。
在今山东济南城西趵突泉公园内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 “大明湖” 条载历下名泉,有 “柳絮”泉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8: “柳絮泉在金线泉东南角,泉沫纷翻,如絮飞舞。”
唐末改平原州置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越南北端高平省广渊县。北宋为羁縻州。《宋史·广源州蛮侬氏》:“(广源)州在邕州西南郁江之源,地峭绝深阻,产黄金、丹砂,颇有邑居聚落。……唐邕管经略使徐申厚抚之,黄
宋太宗末年分境内为十五路。至真宗时又分西川、峡路(即峡西)为益州(成都府)、梓州、利州、夔州四路,江南为江南东路、江南西路,共为十八路。经仁宗、英宗至神宗初年不变,为北宋一代维持最久的路制。北宋至道三
一作大凝墟。即今广西贺县东北百二十里大宁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古文翁学堂、周公礼殿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文庙前街第四中学校处。《宋史·王刚中传》: 南宋高宗时,任成都府,制置四川 “府学礼殿,东汉兴平中建,后又建新学,遭时多故,日就倾圯,属九县缮完,悉复其旧”。即此。
即邿国。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平国亢父县: “诗亭,故诗国。”
即今河南宜阳县南三十里白杨乡。清光绪《宜阳县志》卷3《镇集》:有“白扬镇”。1947年河南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宜南县。(1)在江西省瑞昌市东北部,东濒赤湖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桥
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76盘石县:丹神山“在县西北五里。如值天旱,祷告即雨”。丹山县以此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