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置,属安东都护府。治所在辽东城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后废。
①在今广西忻城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4庆远府: 叠石山 “在忻城县北六十里。岩石重叠,因名”。②在今浙江衢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衢州府西安县: 叠石山 “在府南四十里,以层岩累叠而名”。③在今湖
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四十里。旧为秦、楚分界处。清嘉庆初曾有总兵驻防。
又名注江。在今湖南永兴县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永兴县“潦溪水”条下:四十二渡“水源出县西之乾溪,流四十里,灌田八十顷,俱西入耒阳县界,注于耒水”。
①地区名。亦称淮右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,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,所以习称今皖北、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。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: 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立 “
清置,在今吉林双辽县东北卧虎镇之白菜村。为黑龙江至盛京(今辽宁沈阳市)驿站之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卷2:由八虎道至盛京道里,“察伦霍多克,三十五里至白彩站”。
①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。创建于隋开皇六年(586),原名龙藏寺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。②唐建。在今山西新绛县城内。寺内有碧落碑。碑文刻于唐总章三年(670)。书法
亦作诺尼江。即今黑龙江省西部之嫩江。清方式济 《龙沙纪略》: “诺尼江即脑温江。乾隆《盛京通志》 作诺尼。蒙古语谓脑温为碧,诺尼意同。今呼嫩江。”
亦作界石场。即今重庆市巴南区东界石镇。清乾隆 《巴县志》 卷2: 界石场 “离城六十里”。
南宋绍兴中置,属南安县。在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东。元至顺间 (1330—1332) 废。北宋元丰四年(1081年)建,在今江西省金溪县西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