耽石泉
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明嘉靖 《翁源县志》: “耽泉去县 (今翁城镇) 三十里。山下有巨石,鸣泉泻落,珍木兽禽。唐时有僧杖锡于此,耽玩不舍,因名耽石。宋余襄公 (余靖) 磨崖大书记刻尚存。”
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。明嘉靖 《翁源县志》: “耽泉去县 (今翁城镇) 三十里。山下有巨石,鸣泉泻落,珍木兽禽。唐时有僧杖锡于此,耽玩不舍,因名耽石。宋余襄公 (余靖) 磨崖大书记刻尚存。”
崤山分东崤、西崤,故又称二崤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僖公三十二年(前628),“晋人御师必于殽, 殽有二陵焉”。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《两都赋》:左据函谷,二崤之阻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庞德传》
①即乐安城。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上》:季龙将讨慕容皝,合兵五十万,具船万艘,“自河通海,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,以备征军之调”。《资治通鉴》作“乐安城”。胡注以为即《水经·濡
即湨水。今黄河支流漭河。在今河南济源市及孟县境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怀庆府济源县: “西北有琮山,溴水出焉。”古水名。即今河南省济源、孟州二市境黄河支流漭河。西晋永宁元年(301年)司马颖于此败孙会等军
一作瑕丘、负夏。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兖州市东北五里。《左传》:哀公七年(前488),季康子伐邾,俘邾子益归鲁,“囚诸负瑕”。杜注:“负瑕,鲁邑。高平南平阳县西北有瑕丘城。”古邑名。又称负夏。春秋鲁邑。在
即今越南河内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中十二年 (858),王式为安南都护。“式有才略,至交趾,树竻木为栅,可支数十年,深堑其外,泄城中水,堑外植竹,寇不能冒”。胡注: “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》:竻竹,
在今湖北枝江、松滋及荆沙市荆州区境长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自(枝江)县西至上明,东至江津,其中有九十九洲。楚谚云:洲不百,故不出王者。桓玄有问鼎之志, 乃增一洲, 以充百数,僭号数旬,宗灭身屠。及
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南五里。唐元结 《浯溪铭序》: “浯溪在湘水之南,北汇于湘,爱其胜异,遂家溪畔。溪世无名称者也,为自爱之,故命浯溪。”源出湖南省祁阳县西南松山,东北流入湘江。水清石峻,风景优雅。《祁阳
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南五台山区。1939年5月,八路军在此粉碎了日本侵略军的进攻。
清末分蒙古尔津土司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珍秦乡(竹节寺)一带。
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。自汉代以后常称之为漠北。亦作幕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青龙元年 (233),鲜卑步度根、轲比能寇边,“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,虏乃走漠北”。清代通称外蒙古 (今蒙古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