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耒水

耒水

湘江支流。源出今湖南桂东县境,流经汝城、资兴、郴县、永兴、耒阳、衡南等县市,至衡阳市东入湘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桂阳郡郴县:“耒山,耒水所出。”《水经》:“耒水出桂阳郴县南山,又北过其县之西,又北过便县之西,又西北过耒阳县之东,又北过酃县东,北入于湘。”


湘江中游支流。在湖南省东南部。上游沤水出桂东县北境万泽山,流经汝城、资兴、永兴、耒阳等市县,到衡阳市郊耒河口入湘江。长453千米,流域面积 11783 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301米3/秒。资兴市黄草坪以下可通航,是湘江运输量最大的支流。天然落差大,干支流上建有东江、白鱼潭、花木桥、遥田等水电站,并建有白鱼潭水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隆墟

    即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平山镇新隆村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平南县图: 东南有新隆墟。

  • 黄丝驿

    清康熙十年 (1671) 置,即今贵州福泉县西南三十里黄丝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平越州》: 黄丝驿“上走新添,下走都匀,为往来要道”。

  • 太平路

    ①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太平州置,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马鞍山、当涂、芜湖、繁昌等市县地。明初改为太平府。②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)改太平砦置,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。辖境相

  • 林圮埔

   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南竹山镇。为郑成功部将林圮埔所辟,故名。清光绪十三年 (1887) 于此置云林县。十九年云林县移治斗六 (今云林县治)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竹山。1950年设竹山镇。即今台湾省

  • 海岙 (嶴) 镇

    即梅岙镇。今浙江三门县东南梅岙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》: 海岙镇 “在宁海县南百里。旧置铁场于此,今有兵防守”。

  • 安德宫

    南朝陈宫殿名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偏南(六朝都城宣阳门外)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21“陈安德宫”条:“《宫苑记》:在宣阳门外直西,即都城西南角外,陈宣帝为文皇后所筑,隋平陈移江宁县于此,明年罢之。”

  • 池神庙

    古称卧云冈。在今山西运城市南四里土垣上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池神庙“在安邑县南十里盐池北卧龙冈。唐大历十二年建。十三年,韩滉奏解州产瑞盐,赐池神号曰灵庆公。宋元时屡加封号。明初正号为盐池之神。万历中合

  • 馆驿前汛

    在今江西波阳县西鄱江北岸。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2饶州府鄱阳县: “路出月波门,五里至馆驿前。” 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饶州鄱阳县: 有馆驿前汛。

  • 黑河省

    1934年伪满置,治所在瑷珲县 (今黑龙江省黑河市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黑河、呼玛、塔河、漠河、孙吴、逊克等市县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
  • 马厂坡

    在今江苏泗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桃源县:马厂坡“在县东黄河南岸。明隆庆四年,大河决于此。万历中,因岗筑堤,以防溃决。《河防考》:马厂坡地势平漫,黄河涨,则从此入淮而淮淤;淮水涨,则从此分入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