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罗市镇

罗市镇

北宋置,属昌元县。在今四川荣昌县西北盘龙镇东南昌州镇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昌元县: “咸平四年,移治罗市。” 天禧中移县治今荣昌县。


(1)在江西省奉新县中西部。面积122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罗坊,人口 3170。五代南唐罗仁俭在此定居并创办梧桐书院,后发展为集镇,而得名罗坊。1958年设罗坊公社。1983年因与新余市罗坊公社重名,改名罗市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6年改设镇。为奉新红米重点产区和县苗木、蚕茧、猕猴桃、板栗基地。有水电站和玻化、竹编工艺、农机、皮革等厂。历为县中西部物资集散地。奉铜公路经此。(2)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南部。面积43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罗市桥,人口700。2001年设镇时改面铺乡为罗市镇。主产稻,并产甘薯、小麦、油菜籽、大豆、花生、柰李、棉花、油桐等。大理石、石灰石储量丰、质地优。有大理石等厂。历来市场活跃。交通便利,南通两广。320国道、娄邵铁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浪泵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北大龙峒,在淡水河与基隆河会合处之南。本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大浪泵社。清嘉庆七年(1802)改称大隆同。同治间又改大龙峒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开辟纪》:明天启六年(1626),“西人始至

  • 合城县

    三国魏改合乡县置。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滕州市东二十三里。西晋复为合乡县。古县名。三国魏改合乡县置,治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北。属东海国。西晋复为合乡县。

  • 紫湖设治局

    1929年置,属宁夏省。治所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(巴彦浩特镇) 西北锡林高勒苏木(紫泥湖村)。后废。1929年置,治紫泥湖(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锡林高勒苏木)。原属宁夏省。后裁撤。

  • 呼兰县

    1913年降呼兰府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。以呼兰河而得名。《满洲源流考》 卷18: “呼兰,满州语烟洞也。” 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旧县名。1913年改呼兰府置,治今黑龙江省哈

  • 龙江书院

    在今江西宁冈县城龙江河畔。建于清道光十三年(1833)。1927年10月,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,在书院中厅举办军官教导队,训练部队连排长和地方区赤卫队长。1928年4月28日,毛泽东和朱德在

  • 旦武汛

    在今湖南古丈县东南三十里。清置汛,有千总驻此。

  • 归仁园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东南。为唐时宰相牛僧孺的故园。园中有七里桧,即唐时旧物。因花园占尽归仁一坊之地,故名归仁园。宋时属中书李清臣所有。《洛阳名园记》说:归仁园“广轮皆里余。北有牡丹、芍药千株,中有竹百亩

  • 汉津

    在今湖北荆门市东九十里汉水津渡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曹操于当阳之长阪大败刘备,“先主斜趋汉津, 适与(关)羽船会, 得济沔,遇(刘)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,与俱到夏口”。

  • 沭阳县

    北周建德七年 (578) 改怀文县置,为沭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1海州: 沭阳县 “在沭水之阳,故以为名”。隋属东海郡。唐属海州。明属淮安府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改属海州。民

  • 方城遗址

    在今河南太康县西北二十六里方城村西岗地上(俗称鲍岗)。东西长1000米,南北宽500米。总面积为0.5平方公里。文化层厚1—6米。包括仰韶、二里头、商、周、秦、汉几个时期的文化层。内涵丰富,除石器、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