缙山县
唐末改妫川县置,为儒州治。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金属德兴府。元至元三年 (1266) 废。五年复置,属奉圣州。延祐三年 (1316) 升为龙庆州。
古县名。唐末改妫川县置,治今北京市延庆县,为儒州治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省入怀来县。五年复置。元延祐三年(1316年)升为龙庆州。
唐末改妫川县置,为儒州治。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金属德兴府。元至元三年 (1266) 废。五年复置,属奉圣州。延祐三年 (1316) 升为龙庆州。
古县名。唐末改妫川县置,治今北京市延庆县,为儒州治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省入怀来县。五年复置。元延祐三年(1316年)升为龙庆州。
在今湖北武穴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广济县:连城河在“县(治今梅川镇)南七十里,地名连城,其东为湖港廖家口,有古沟通黄梅陆路,久堙。正统中复开之,以通两县舟楫”。
元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 朱元璋改硖州路置,治所在夷陵县 (今湖北宜昌市)。洪武九年(1376) 改为夷陵州。见“峡州”。
唐置,属普安县。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3普安县:大剑镇“在县东四十八里。本姜维拒钟会垒也。在开远戍东十一里。其山峭壁千丈,下瞰绝涧,飞阁以通行旅,梁时于此置大剑戍”。
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北沙河北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致和元年(1328),“燕铁木耳与王禅前军战于榆河,败之,追奔红桥北”。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卷上:燕铁木儿击王禅,“追至红桥北,因据红桥,两军阻水而阵
①又作兴安。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所置中东铁路站名,即今内蒙古牙克石市东南兴安岭村。②广义的指今大兴安岭(亦名西兴安岭)、小兴安岭(亦名东兴安岭),合称内兴安岭,在今内蒙古东北部、黑龙江省北部;外
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9固始县: 茹陂 “在县东南四十八里。建安中,刘馥为扬州刺史,兴筑以水溉田”。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。为东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开凿的水利工程。
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附近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南阳郡武当县注引《荆州记》:“县有女思山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3武当县:女思山“汉武当长来郡,女嫁为河内张德子,妇随夫还至此山,南望其父,思慕而死,
即外兴安岭。今俄罗斯阿穆尔州北部之斯塔诺夫山脉。清杨宾 《柳边纪略》 卷 1:“威伊克阿林,极东北大山也。上无树木,惟生青苔,厚常三四尺。康熙庚午与阿罗斯分国界,天子命镶蓝旗固山额真巴海等,分三道往视
亦作渝水。即今四川嘉陵江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 “巴俞宋蔡。” 《集解》: 郭璞曰: “巴西阆中有俞水,獠人居其上,皆刚勇好舞,汉高募取以平三秦。后使乐府习之,因名巴俞舞。”
①战国秦建。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之间黄河上。《史记· 秦本纪》: 昭襄王五十年 (前257),“初作河桥”。《正义》: “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,渡河至蒲州,今蒲津桥也。”②西晋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