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上县
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源县北部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绵上 (今山西沁源县西北)。1945年12月撤销,并入沁源县。
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沁源县北,属西河郡。北宋庆历六年(1046年)徙治大觉寺地(今沁源县西北绵上镇)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3年)废。(2)旧县名。太岳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山西省沁源县北部析置,治绵上。县因以为名。1945年撤销,仍并入沁源县。
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源县北部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绵上 (今山西沁源县西北)。1945年12月撤销,并入沁源县。
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沁源县北,属西河郡。北宋庆历六年(1046年)徙治大觉寺地(今沁源县西北绵上镇)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3年)废。(2)旧县名。太岳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山西省沁源县北部析置,治绵上。县因以为名。1945年撤销,仍并入沁源县。
一名河沙关。明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理县北一百六十里云甸乡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会川卫:“北有甸沙关,接建昌卫界。”
即今河北固安县西南二十二里渠沟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固安县图:西南有曲沟。
大理时改会川都督府置,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。元至元中改为会川路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复为会川府,属云南布政司,寻改属四川布政司。二十六年(1393)废,二十七年(1394)复置,辖境相当今四川会理、
在今四川南江县南下两乡(两河口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南江县“诸葛寨”条下:“两河口堡,在县南百八十里。”
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清水驿一带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安定县: 渚水驿在 “县西北百二十里。《舆程纪》: 自县西北六十里至秤钩湾驿,又六十里至渚水驿”。
①秦置,为泗水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。西汉属沛郡。东汉属沛国。北齐废。②北魏延昌中侨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境。北齐废。③南朝梁侨置 (一说北魏置),属北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或霍
在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西北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51:石棚沟卡路“在旺清边门内”。
在今河南新县城内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。1931年红军攻克新集(今新县县城)后,鄂东、豫南、皖西三根据地连成一片,此地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
东魏武定二年 (544) 置,为伊阳郡治。治所在伏流城 (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四里陆浑村)。西魏属河南郡。隋开皇初改为伏流县。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嵩县东北。属伊川郡。隋开皇初改名伏流县。
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二十五里禹门口村,黄河渡口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蒲州河津县: “西北有龙门山,夹河对峙,下有禹门渡巡检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