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绵上县

绵上县

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源县北部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绵上 (今山西沁源县西北)。1945年12月撤销,并入沁源县。


(1)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西省沁源县北,属西河郡。北宋庆历六年(1046年)徙治大觉寺地(今沁源县西北绵上镇)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3年)废。(2)旧县名。太岳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山西省沁源县北部析置,治绵上。县因以为名。1945年撤销,仍并入沁源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午河

    在今河北柏乡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柏乡县:午河在“县西十里。源出临城县西北诸山,东南流入县境, 又东经县北三里,下流合于野河”。

  • 官渡口

    ①即今湖北巴东县西官渡口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巴东县西有官渡口。②即今四川巴中市东北关渡乡 (官渡场)。清道光 《巴州志》 卷2: 官渡溪场在 “州北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甘草镇

    故址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七十里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:“甘草镇在州东北七十里。亦曰甘草市。旧名甘树。一名甘林。东连大洋。洪武七年置甘草泾巡司于此。”清道光中塌入江中。

  • 伊娄埭

    亦作伊娄堰。在今江苏邗江县南。《新唐书·齐澣传》:开元间,“迁润州,州北距瓜步沙尾,纡汇六十里,舟多败溺。澣徙漕路由京口埭,治伊娄渠以达扬子,岁无覆舟,减运钱数十万。又立伊娄埭,官征其入”。见“伊娄河

  • 接舆山

    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邹县“距越山” 条下: 接舆山 “以山形如两车相接也”。

  • 靖川县

    唐武德初置,为靖州治。治所在今云南昭通市北部靖安坝子。天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初置,治今云南省大关县附近。为靖州治。天宝末年废。

  • 新农镇

    又名兴农镇、小站。即今天津市东南小站镇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 卷93: 光绪元年 (1875),李鸿章令淮军于此屯垦,凿川引水,“由咸水沽西面海河口接挑引河一道,导流南下二十里,至新设镇曰新农镇”。二

  • 井陉关

    亦名土门关。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上。为太行八陉之一,历代为兵家攻防要地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 以此为天下九塞之一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十八年(前228),大兴兵攻赵,“王翦将上地,下井陉”。同书《

  • 峡口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内乡县。在今河南西峡县附近。②北宋置,属临桂县。在今广西桂林市东。③清置,属江山县。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六十二里峡口镇。④清置,属略阳县。即今陕西略阳县东一百里峡口驿镇。(1)古镇名。在今广

  • 上海浦

    宋人郏亶《水利书》记松江南岸有大浦一十八条,其中有上海浦、下海浦。约在今黄浦江西岸十六铺附近。上海镇初设时濒上海浦,故以为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