绛岩山
又名赭山、丹山。即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赤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句容县: “绛岩,故赤山,天宝中改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90升州句容县:“绛岩山,《图经》 云: 在绛岩湖侧,山上有龙坑祠,即湖神也。” 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: 绛岩山 “山极险峻,临平湖,山之巅颇坦夷,惟只路可通。旧传五季之乱, 居民避难于上, 往往获免, 所山者常于其地获铜锭、剑器之属。建炎兵火,乡民又依之以免祸者甚众”。
又名赭山、丹山。即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赤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句容县: “绛岩,故赤山,天宝中改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90升州句容县:“绛岩山,《图经》 云: 在绛岩湖侧,山上有龙坑祠,即湖神也。” 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: 绛岩山 “山极险峻,临平湖,山之巅颇坦夷,惟只路可通。旧传五季之乱, 居民避难于上, 往往获免, 所山者常于其地获铜锭、剑器之属。建炎兵火,乡民又依之以免祸者甚众”。
即今江西永修县西南马口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4南康府建昌县:西南有马路口。
即今江西宁都县北小源。本东山坝小源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洛口县后曾迁治于此。
①即今云南潞西县西南四十六里勐戛镇。清代设卡。1915年为芒遮板行政委员驻地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戛” 为贵重,意为贵重的地方。②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西南勐戛。清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
①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治所在岭方县(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5宾州: “ 《郡国志》: 宾州以宾水得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安城郡,至德
在今江苏沛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徐州沛县: “赶牛沟亦在县东北。出滕县五花泉,至县界三河口,与沙、薛二河合。明嘉靖中,开新河,遏之西,合鲇鱼泉,注于新河。”
唐永泰元年 (765) 分余干、弋阳二县地置,属信州。治所在今江西贵溪县西一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8信州: 贵溪县“在贵溪口,因以为名”。元属信州路,移治今贵溪县。明属广信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6
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,故亦称吴郡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六年(前201),“以故东阳郡、鄣郡、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”。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,汉武帝后废。《汉书·灌婴传》:“度江,破吴郡长吴下
即今新疆于田县境之克里雅河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克勒底雅河“在和阗东。源出克勒底雅城东北山中,南流经城东行二百余里,通叶什勒池”。
在今陕西凤翔县东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2凤翔府(岐州):“后魏太武帝于今州理东五里筑雍城镇,文帝改镇为岐州。隋开皇元年,于州城内置岐阳宫,岐州移于今理。”
一名衍氏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郑州市北三十里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 苏秦说魏襄王曰: “北有卷、衍。” 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景湣王五年 (前238),“秦拔我垣、蒲阳、衍”。古邑名。又称衍氏。战国魏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