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里速古儿孙
元代对今西藏阿里三部译名。辖境相当今西藏阿里地区及克什米尔东部地区。《元史·世祖纪十四》:至元二十九年(1292)九月,“从宣政院言,置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”。
元代对今西藏阿里三部译名。辖境相当今西藏阿里地区及克什米尔东部地区。《元史·世祖纪十四》:至元二十九年(1292)九月,“从宣政院言,置乌思藏纳里速古儿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”。
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七十里。极高峻。唐置思恭县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阆中县 “文成山”条内: “又东南三十里曰思恭山……思恭县盖置于山下。”
即今贵州江口县北太平河。南入铜仁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铜仁府省溪司: “西有逻江, 即省溪。产金。”
①隋开皇十八年(598)置,属绛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2正平县:“因正平故郡城为名。”大业初属绛郡。唐属绛州。明初废。②唐贞观十二年(638)置,为环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
①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南。旧属茂名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②即今陕西渭南市东赤水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复元年(901),朱全忠欲迁昭宗去东都,“闻车驾西幸,与僚佐议,复引兵还赤水”。③在今甘肃岷县东。一说在今青
在今甘肃秦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秦州秦安县:小长安岭“在县西北百有五里。山势修长,亦曰长安山。宋时置长安砦于此”。
又作阳山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之布列亚山,为结雅河与阿姆贡河之分水岭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阳山“在宁古塔城东北二千九百二十二里”。
在今越南北部永富省境 (今河内市西北)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: “安南桃林人者,居林西原,七绾洞首领李由独主之,岁岁戍边。” 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太原府: 林西原 “在峰州西”。
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北石柱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泰顺县:石柱寨在“县北五十里。其地有石柱峰,壁立万仞,上与云齐”。
隋开皇十七年(597)置,属京兆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南好畤河。唐属雍州,贞观八年(634)并入岐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七年(597年)置,治今陕西省永寿县西南好畤河镇。属京兆郡。唐初属雍州,贞观八
又名听水。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湑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汉中郡安阳县:“左谷水出北,南入汉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左谷水出汉北,即壻水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