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行镇
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南四十四里竹行乡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通州(今南通市):“竹行镇在城东南三十二里。”
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东南部。面积2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竹行镇,人口 4600。清乾隆年间名朝阳镇,后因竹行业兴盛,光绪年间改今名。1951年为竹行乡。1958年建长江公社,1961年改名竹行公社。1983年复竹行乡,2001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淡水鱼等。有钢丝绳、皮鞋、针织内衣、机电、印铁制罐、日用化工等厂。有蔬菜批发市场。南三公路经此。
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南四十四里竹行乡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通州(今南通市):“竹行镇在城东南三十二里。”
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东南部。面积2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竹行镇,人口 4600。清乾隆年间名朝阳镇,后因竹行业兴盛,光绪年间改今名。1951年为竹行乡。1958年建长江公社,1961年改名竹行公社。1983年复竹行乡,2001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淡水鱼等。有钢丝绳、皮鞋、针织内衣、机电、印铁制罐、日用化工等厂。有蔬菜批发市场。南三公路经此。
北宋置,在今陕西略阳县东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8兴州: 济众监在州东一百七十步,“景德三年置,铸铁钱”。元废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西都县置,为鄯州治。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。取湟水为名。大业初为西平郡治。唐初复为鄯州治。安史乱后,陷于吐蕃,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西都县改置,治今青海省乐都县
又作阿里齐河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支流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阿里齐河“源出自海岸大山,西北流二百里许,“径穆和勒噶珊北,西入混同江”。
即今广西凤山县西北乔音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东兰土州:“乔英墟水出州西北银腾隘,东南流,入水云洞,至州治北复出,经治西,至坡龙村,伏流数里, 又南出,复伏流入百色。”
即今四川盐亭、射洪等县境梓江(梓潼水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大弥江“在射洪县东。源出剑州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射洪县:大弥江“在县东。源出剑州,经盐亭县流入境。又有小弥江,在县北,下流皆注于涪
即今河北元氏县东北十八里南因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0元氏县图: 东北有南因镇。在河北省元氏县东部。面积40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因,人口 5980。为县东北农贸中心。195
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)置,属开封府。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隅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)改置于古汴河北。后废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年)置,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。北宋景德三年(1006年)改置于古汴河北。
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黄城戍置,为下蔡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北齐废。
北宋置,属盱眙县。即今江苏盱眙县。古镇名。宋置,即今江苏省盱眙县。
即㡉县。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 《宋书·州郡志》 作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