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筿窝
即今福建宁化县治翠江镇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宁化县迁治于此。
即今福建宁化县治翠江镇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宁化县迁治于此。
在今河南济源市境。《清一统志 · 怀庆府一》: 浝水 “源出济源县西北四十里,绕城北而东合溴河。……按: 刘漪 《浝水论》 云,浝水出莽山,经勋掌村东里许,分为二,……其一东流抵北石村西,又东南至石露
在今江西萍乡市南,接莲花县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7袁州府:马迹岭“在萍乡县南七十里。平夷修远。晋甘卓经此,石上有马迹”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南岸夕照山雷峰上。北宋开宝八年 (975),吴越王钱俶因黄妃得子而建,故称 “黄妃塔”。明嘉靖年间,倭寇入侵,纵火焚塔,仅存塔身。于1924年9月倒塌,出土有木刻 《宝箧印经》 经卷
即严陵濑。指今浙江钱塘江自建德市东乌石滩至桐庐县南泷口的七里泷峡谷。宋《淳熙严州图经》卷2建德县:七里滩“在城东四十里, 山峡之中。谚云:‘有风七里, 无风七十里’, 因以名之”。即“七里泷”。
在今陕西户县西。唐时为碾硙之所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复元年(901),宦官韩全诲等劫昭宗幸凤翔,至鄠县。“癸丑,李茂贞迎车驾于田家硙”。即此。
简称明太联合旗。1949年当地解放后将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合并设置,驻多恩海拉罕 (即女子部,在今内蒙古正兰旗西北)。1956年改为正蓝旗。旧旗名。1950年合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置,治宝沙岱(今内蒙古正
即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 西娄山。《初学记》 卷8引 《水经注》 曰: “狗山顶上有狗迹。今在临洺县西。” 唐武德五年 (618),太宗亲征刘黑闼,于此立营。
在今广西南宁市南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6邕州:武号山,“《皇朝郡县志》云:在城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宣化县:武号山“山势雄武,拱向城郭,为邕江之砥障。一名五象山”。
在今河南淇县西北。《诗经·卫风 ·淇奥》: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。” 《汉书·沟洫志》: 汉武帝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,“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”。《后汉书·寇恂传》: 恂任河内太守,“移书属县,讲兵肄射,伐
东汉元和元年(84)分东平国置,封东平王刘苍子尚为任城王。治所在任城县(今山东微山县西北)。辖今山东济宁附近地。三国魏为任城郡。西晋复为任城国。永嘉后废。东汉元和元年(84年)封东平王刘苍子尚为任城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