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突厥

突厥

北朝、隋、唐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所建政权。4世纪中叶以前,突厥是柔然汗国的属部之一,居于金山 (今阿尔泰山) 之阳。546年,其酋土门打败铁勒,收其部众五万余,始强盛; 552年,击破柔然,遂自立为伊利可汗,建立突厥汗国。其子木杆可汗时, 南灭柔然, 北并契骨, 东逐契丹, 西破哒,统有辽海 (指辽河上游地) 以西直到西海 (今哈萨克斯坦里海),大漠以北直到北海 (今俄罗斯贝加尔湖) 的广大地域。大可汗建牙帐于于都斤山 (又作郁督军山、乌德鞬山,今蒙古国杭爱山)。土门弟室点密统兵征西域,据 “乌孙旧地”,建牙龟兹北鹰娑川 (今新疆开都河上游),为西面可汗,实际上已与大可汗分治汗国东、西部。隋开皇三年 (583),突厥统治者内讧,大可汗沙钵略攻阿波可汗 (木杆子大逻便),阿波率部投西面达头可汗 (密点密子玷厥),联兵与沙钵略相攻。从此突厥汗国分裂为二。大可汗所统西不逾金山,史又称东突厥或北突厥。沙钵略为达头所困,臣附隋朝,隋许其度漠南寄居白道川 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)。开皇十九年 (599),隋封处罗侯子染干为启民可汗,于朔州筑大利城 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) 居之。仁寿间,隋以突厥之众及铁勒诸部尽归启民统领,令居塞北,为隋北藩属。隋末唐初,启民可汗子始毕可汗、处罗可汗、颉利可汗相继统治东突厥。贞观四年 (630) 为唐所灭,于其地置都督府、州。永淳二年 (683),云中都督属下首领骨咄禄聚集亡散,保总材山 (今内蒙古阴山地区),势渐盛,复自立为可汗,重建东突厥汗国。其弟默啜可汗继立 (691—716),可汗庭仍建于都斤山 (今蒙古国杭爱山)。开元末又起内讧。天宝三载 (744),被回纥所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掖水

    在今山东莱州市南一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东莱郡掖县有掖水。《元和志》 卷11掖县: “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,故县取为名。”

  • 酒埠江市

    即酒铺江。今湖南攸县东北六十二里酒埠江镇。

  • 丰泽园

    清康熙年间建,在今北京中南海西岸。为清圣祖、世宗、高宗等皇帝劝课农桑、演耕藉田之地。《日下旧闻考》卷23:“园内殿宇制度惟朴,不尚华丽, 园后种桑数十株。”乾隆时曾多次赐王公大臣、蒙古王、贝勒及外蕃诸

  • 广胜寺

    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北三十四里霍山南麓。东汉建和元年(147)建,名俱卢舍寺。唐大历四年(769)重建,改名广胜寺。元代在相距里许的山下续建广胜下寺,原广胜寺称广胜上寺。明代于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。广胜寺是

  • 平定堡

    ①明置,即今辽宁铁岭县东北平顶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铁岭卫“宋家泊堡”条下:“曹(应为曾)迟堡在宋家泊堡东北,其东北又有平定堡。又东北接三万卫之定远堡。”②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平定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

  • 南中堡

    即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 东南五十二里南中堡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永年县图: 西南有南中堡。

  • 下场坑银冶

   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(鹤溪镇)西下场村银坑洞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景宁县:下场坑银冶“在县西十里”。明初开采,弘治中封闭。

  • 别烈可站

    元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库穆苏之下别勒尔屯。元《经世大典》: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“别烈可站”。明改卜勒克站。

  • 筑阳侯国

    东汉改筑阳县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北。三国魏复为筑阳县。

  • 西隃山

    即雁门山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北陵西隃,雁门是也。”《穆天子传》卷1:“天子西征,乃绝隃之关隥。”郭璞注:“疑此谓北陵西隃,西隃雁门山也。”《史记·赵世家》 作“先俞”。古山名。即雁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