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渠
①在今河南沁阳市南。即广济河。其上源为济源市境之枋口水,经孟县、温县,至武陟县南入黄河。《新唐书· 崔弘礼传》: 长庆初,弘礼 “迁河阳节度使,治河内秦渠,溉田千顷,岁收八万斛”。
②又名秦家渠。相传秦开凿。在今宁夏北部黄河东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一》: 秦家渠 “在灵州东,曰秦渠,古渠也”。
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东岸灌溉渠道。相传始凿于秦,故名。渠口在青铜峡北,引黄河水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止。全长60千米,渠道进水量70米3/秒。建国后经整修改建,扩大灌溉面积达3万公顷。
①在今河南沁阳市南。即广济河。其上源为济源市境之枋口水,经孟县、温县,至武陟县南入黄河。《新唐书· 崔弘礼传》: 长庆初,弘礼 “迁河阳节度使,治河内秦渠,溉田千顷,岁收八万斛”。
②又名秦家渠。相传秦开凿。在今宁夏北部黄河东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一》: 秦家渠 “在灵州东,曰秦渠,古渠也”。
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东岸灌溉渠道。相传始凿于秦,故名。渠口在青铜峡北,引黄河水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止。全长60千米,渠道进水量70米3/秒。建国后经整修改建,扩大灌溉面积达3万公顷。
亦名包水。又名丰水、泡水、苞水。在今江苏丰县北。自山东单县流入境,东入沛县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山阳郡平乐侯国: “包水东北至沛入泗。” 《水经·泗水注》: 黄水 “又东径平乐县右合泡水……自下沣、泡
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北部边缘。西距美滨暗沙0.7海里,东距中北暗沙2.7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鲁班暗沙。
在今河北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。左权(1905—1942),湖南醴陵人。1925年在黄埔军校参加共产党。曾任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、第一军团参谋长等职。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。194
俗称龙海山。在今云南陆良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陆凉州:邱雄山“在州(旧州)东七里。上有方池,水无盈缩。分酾山椒,凡十八道,谓之十八泉”。
在今贵州省南部。为乌江与西江水系分水岭。山深箐密,其中故为苗族所居,因名。在贵州省南部,西起北盘江岸,东到黔、湘边界,余脉伸入湘、桂两省区。因为苗族所居而得名。东西走向,无明显山脊线。一般海拔 100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北。后废。
又名蚕丛口。在今河北滦南县南六十里。旧为陷河入海处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滦州: 陷河 “源出州西南五十里于家泊,汇大小群川,至蚕丛口入海”。
是汉宣帝许后的陵墓。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司马村东。北距宣帝杜陵十八里, 因规模和封土堆都比杜陵小,故被称为少陵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许后“葬杜南,是为杜陵南园”。师古注:“即今之所谓小陵者,去杜陵十八里。
即今辽宁丹东市西北五龙背镇。民国《东北年鉴》南满铁路线图:有五龙背站。
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徘徊镇。明嘉靖 《武安县志》 卷2有徘徊镇。在河北省武安市西南部、南洺河北岸。面积104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徘徊,人口2570。洺河水经此,盘旋而东,故名徘徊。1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