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岭县
隋开皇中改伯阳县置,属秦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。大业初属天水郡。唐贞观十七年 (643) 省入清水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年间改伯阳县置,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东伯阳镇。属天水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废入清水县。
隋开皇中改伯阳县置,属秦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。大业初属天水郡。唐贞观十七年 (643) 省入清水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年间改伯阳县置,治今甘肃省天水市东伯阳镇。属天水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废入清水县。
又名白岔山。或作奔盏山。蒙古语意为神山。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、隆化县与内蒙古喀喇沁旗交界处。为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源地。
即西犬丘。春秋战国秦邑。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九十里。春秋时铜器《秦公簋》铭文:“西一斗七升大半升、葢”;又曰:“西元器一斗七升賸、。”郭沫若识此为秦景公时器,“西即西县”
又作余干县。西汉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北,后徙治今余干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余汗注:“应劭曰,汗音干。”三国吴改属鄱阳郡。南朝宋改为余干。《元和志》卷28饶州:余干县“汉余汗县,淮南
在今安徽潜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潜山县: 黄泥港在 “县西北二十里。太湖县境之水汇流于此,合于潜水”。
在今甘肃临洮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宋史·王韶传》: 熙宁五年 (1072),王韶 “引兵城渭源堡……径趣抹邦山”。即此。
一名九里山。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花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江阴军:九里山“又名由里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0常州府:由里山“在江阴县东南一十五里。山巅出云。邑人视为雨候。上有龙祠,旱祷有应”。
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墟沟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海州: 墟沟营 “在州东北。《舆程记》: 州东北六十里至塔儿湾,又北三十里为南城,又北三十里为大村,又东北三十里即虚沟营也。又三十里渡海岛,为海州北出山
亦作鹏茄罗 (啰) 国、明呀喇。在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“榜葛刺,即汉身毒国,东汉曰天竺。……榜葛剌则东印度也。自苏门答剌顺风二十昼夜可至。永乐六年,其王霭牙思丁遣使来朝,
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北二十五里,北接宣州市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宁国县 “旗鼓山” 条下: 通灵峰 “南去县二十五里。上有鸡冠石,绝顶宽平,泉出龙湫,下为溪流环绕,与旗鼓诸山,并为县北屏障”。
即今四川芦山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2卢山县:“隋仁寿元年于此置卢山镇,三年于此置卢山县,因山为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