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秦山

秦山

①一名大斤山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、武川县、土默特左旗等境之大青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开皇十九年 (599),高颎等伐突厥都蓝,“突厥败走,追度白道,逾秦山七百余里而还”。

②在今江西瑞昌市南。《清一统志 ·九江府一》:泰山 “在瑞昌县南三十里。高十余里,登之可望匡庐大江。其上金盆泉,可灌田数百顷。有梅谷甚幽胜”。

③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9河南府: 秦山 “俗云秦头魏尾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》: 秦山 “亦名三山。相传即周之三王陵也”。

④在今河南灵宝市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6虢州阌乡县: “秦山,一名秦岭,在县南五十里。南入商州,西南入华州,山高二千丈,周回三百余里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29河南府: “谚曰: 秦为头,虢为尾,与太华相连。故名。”

⑤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61富川县: “秦山在县北三十里。高二千余丈,南接富川,北连道州。吴孙权未立时,此山夜忽闻有雷声,因开六洞,南北可数十里,出水其中,有石鼓、石柱、石坛。”

⑥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五十里,接宜君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白水县: 秦山“连亘绵远,道通鄜、延、环、庆,其断处为暗门,最险隘”。


古山名。又作大斤山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中段大青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开皇十九年(599年),高颎出击突厥,“追度白道,逾秦山七百余里而还”,即此。参见“大斤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塍市

    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北三十六里东塍镇。民国《临海县志》卷4:乡市有东塍市。宋嘉定《赤城志》作东陈市。

  • 响涧

   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中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 115引 《盘山志》: “响涧自净业庵一带水与矶石相确,鸣声澈昼夜,泻至晾甲石下出山。” 晾甲石,相传唐太宗东征时三军晾甲于此。

  • 李家桥

   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南二十里李桥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顺义县图:南有李家桥。

  • 蓁屿镇

    亦作泰屿镇。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秦屿镇。明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东昌县

    三国吴分庐陵县置,属庐陵郡。治所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南平州。八年(625)又废。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北。属信都国。后废。

  • 神水县

    辽开泰二年 (1013) 置,属大宁府。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。金皇统三年 (1143) 废为镇,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复升为县。古县名。辽开泰二年(1013年)置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西南。属大定

  • 庆城县

    1914年改余庆县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余庆街(今黑龙江省庆安县)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1944年改名庆安县。(1)旧县名。原名余庆县,因与贵州省余庆县重名,1914年改名。治余庆街(今黑龙

  • 华川水

    古名温谷水。即今甘肃通渭县牛谷河。源出县西北山,东南流经甘谷县境入渭河。下游亦名散渡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通渭县:“北滨渭,西有华川,东流入焉。”

  • 小宁州

    元置,属保宁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昌县东荔枝乡小宁村(杨柳村)山顶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保宁路:“初领新得、小宁二州。”至元二十年(1283)后废入阆中县。

  • 成皋

    即春秋郑虎牢邑,后名成皋。战国属韩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西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庄襄王元年(前249),“使蒙骜伐韩,韩献成皋、巩”;《李斯传》:秦惠王用张仪之计,“东据成皋之险”,皆此。西汉置县。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