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周
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晋人欲逐归者,鲁、卫请攻险,“十二月戊戌,及秦周,伐雍门之萩”。
古邑名。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。鲁襄公十八年(前555年),晋人攻齐,及秦周,伐雍门之萩,即此。
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晋人欲逐归者,鲁、卫请攻险,“十二月戊戌,及秦周,伐雍门之萩”。
古邑名。春秋、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。鲁襄公十八年(前555年),晋人攻齐,及秦周,伐雍门之萩,即此。
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。民国《桦甸县志》卷2:“大甸子距县城四百三十里。”在辽宁省铁岭县东部偏南。面积300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甸子,人口1620。原为荒草甸子,形成村落时以地貌得名
唐末置,属云州。治所即今山西浑源县。辽属应州。金贞祐二年 (1214) 为浑源州治。蒙古至元四年 (1267) 废。1912年改浑源州置浑源县,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
即今云南呈贡县东北三十二里七甸乡。旧置哨。滇越铁路经此。
即今四川南充县北金台镇。民国《南充县志》 卷1: 金台场 “在治北四十五里金台坝上。兴市于嘉庆乙卯。铺户九十余家,为北区第二大镇”。
元改鸾州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北二十里。明洪武初废入南丹州。元改鸾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西北。明洪武初废。
在今广西南丹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南丹州:君峒,“《舆程记》:在州南六十里”。
在今河北北部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丹穴之山,其上多金玉。丹水出焉,而南流注于勃海。”
又名隆矶、龙眼矶。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蕲州:“景定元年移治龙矶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州“麒麟山”条下:“《宋志》:景定中移州治龙矶。矶盖在州西一里,亦曰隆矶,以隆然耸峙于江
颍河支流。在今河南临颍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临颍县: “曹魏初,枣祗募民屯田许下,引流以灌,得谷数百万斛。后人世以名河,或谓之枣村河。”
俗名栖山圩。即今江苏沛县西南三十里栖山镇。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)沛县城被水冲没,迁治于此。咸丰元年(1851)又陷于水,迁治夏镇(今山东微山县)。十一年(1861)还治今沛县,于此旧城南关筑土垣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