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禹陵

禹陵

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十三里会稽山麓。始建于南朝梁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 “或言禹会诸侯江南,计功而崩,因葬焉,命曰会稽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云: “禹陵在越州会稽县南十三里,庙在县东南十一里。”


又称大禹陵。在浙江省绍兴市东南,会稽山麓。相传为夏禹陵墓所在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或言禹会诸侯江南,计功而崩,因葬焉,命曰会稽。”旧有陵殿,已毁。1979年重建大禹陵碑亭一座,内立明人南大吉书“大禹陵”三字巨碑。亭旁有禹庙,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(545年),依山而筑,气势雄伟。其大殿为1934年重建。庙门前岣嵝亭中有岣嵝碑,也称禹王碑,为明代据衡山岣嵝碑拓本摹刻。庙东侧窆石亭内有高2米的圆锥状窆石,石上刻有古隶和宋、元题刻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禹庙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铭陉

    在今山西灵丘县西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滱水“出(灵丘)县西北高氏山,……其水东南流,山上有石铭,题言‘冀州北界’,故世谓之石铭陉也”。

  • 夏口厅

    清光绪二十四年 (1898) 析汉阳县汉水以北地置,属汉阳府。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。1912年改为夏口县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析汉阳县汉水以北地置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。属汉阳府。以位于

  • 古塘山

    一名万萝山。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五十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5绩溪县:古塘山“在西北五十三里。高三十五仞,周十五里。西至黄石坑与旌德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:古塘山“一名葛萝山。缘麓以上,周遭皆田

  • 都利山

    亦名都荔山。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南隅。明曹学佺 《广西名胜志》 卷1阳朔县: “县理设在都利山下。《注水经》 云: 漓水又南径都利山是也。以出香草,故名。”

  • 九支县

    北宋大观三年(1109)置,为纯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纳溪县东南打鼓镇东北古纯村。宣和三年(1121)改为九支城。古县名。北宋大观三年(1109年)置,治今四川省合江县西南九支镇。为纯州治。宣和三年(11

  • 太仓州

    明弘治十年(1497)以太仓卫、镇海卫改置,属苏州府。治所即今江苏太仓市。清雍正二年(1724)升为直隶州。1912年改为县。明弘治十年(1497年)改太仓卫置,析昆山、常熟、嘉定三县地益之,治今江苏

  • 倒回谷

    又作蓝田谷。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。“关中八川”之中的灞水、浐水即发源于此。唐广德元年(763年)吐蕃陷长安,郭子仪军自牛心谷经此入商州。

  • 下坝镇

    即今江苏高淳县东下坝乡。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在东坝东十里处另建新坝,名下坝。镇以坝名。

  • 都头箐

    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五十里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30彭水县: 都头箐,“《县志》: 与酉阳、湖北接界。危峰耸峙,高与云齐。路达其顶,两旁崖溜涓滴,盛暑不干,行人彳彳其中,时虞倾跌”。

  • 阿史不来城

    唐安西都护府属城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顿建城, 又五十里至阿史不来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