碉门路
亦名夔松路、和川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 一。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天全河而上,越马鞍山或二郎山,西至康定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7雅州 “碉门寨” 条下: “自雅州西通蕃之路有三: 曰灵关、曰碉门、曰始阳。……惟碉门最为要害。两山璧立,一水中贯,设禁门以限华夷。”
亦名夔松路、和川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 一。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天全河而上,越马鞍山或二郎山,西至康定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7雅州 “碉门寨” 条下: “自雅州西通蕃之路有三: 曰灵关、曰碉门、曰始阳。……惟碉门最为要害。两山璧立,一水中贯,设禁门以限华夷。”
即今江西新建县西山万寿宫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》:玉隆万寿宫“在新建县西逍遥山。旧名游帷观,真君许逊故宅也。相传逊飞升时,所御锦帷, 自云中堕故宅,乡人因置游帷观。宋祥符中改今名”。
1937年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红泉、宜川二县合置,治临镇(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同年12月改置固临县。旧县名。陕甘苏区设。1937年由陕西省红泉、宜川两县析置。以两县首字为名。治今延
即西汉定襄郡治成东县故城。故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古城。为鲜卑拓拔部及所建代国和北魏初年国都。《魏书·序纪》: 始祖力微三十九年 (三国魏甘露三年,258) “迁于定襄之盛乐”。始祖之子昭
①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大佛岩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“时青衣有沫水出蒙山下,伏行地中,会江南安,触山胁溷崖,水脉漂疾,破害舟船,历代患之。(李) 冰发卒凿平溷崖,通正水道。”②又名龟都
在今山东齐河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一》: 赵牛河 “旧曰利民河。西南自长清连杨堤,西北至禹城界,长百余里。地势洼下,夏秋水溢,淹没禾稼。明洪武十七年知县赵清、县丞牛文浚河,阔十五步,深二丈,民至今赖
①西周封国。在今山东郯城县北。战国初灭于越。《左传》: 宣公四年 (前605),“公及齐侯平莒及郯”。又,昭公十七年 (前525),“郯子来朝”。皆此。②一作虚。在今河南封丘县北。《公羊传》: 桓公十
即今河南滑县东南留固镇。民国 《重修滑县志》 卷6: “留固集,距城二十五里。”
北周天和元年 (566) 置,为同昌郡及覃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北。隋大业初属汶山郡。后废。唐贞观三年 (629) 复置,属松州。治所在今黑水县东。二十一年 (647) 为当州治。仪凤二年(677)
一名迦湿弥逻。唐西域国名。国都在拨逻勿逻布逻城(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个失蜜“或曰迦湿弥逻。北距勃律五百里,环地四千里,山回缭之,它国无能攻伐。……开元初,遣使者朝。八年,诏册其王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镇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东山县东铜陵镇 (旧东山)。清顺治十四年 (1657) 废,改为铜山营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东山县东铜陵镇(旧东山)。属镇海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