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。自汉代以后常称之为漠北。亦作幕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青龙元年 (233),鲜卑步度根、轲比能寇边,“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,虏乃走漠北”。清代通称外蒙古 (今蒙古国
即春秋时制田。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。《水经· 沙水注》: 沙水出苑陵县故城西北,县有二城,“二城以东悉多古泽,即古制泽也。京相璠曰:郑地。杜预曰: 泽在荥阳苑陵县东。即春秋之制田也”。
集镇名。在西藏自治区乃东县中部。为原乃东县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20。乃东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。农产有青稞、小麦、豌豆、油菜籽等。畜产有牦牛、藏系绵羊、山羊等。有公路直达拉萨。
①春秋晋地,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六年 (前644), “狄侵晋, 取、 厨、受铎,涉汾,及昆都”。②又作坤都。即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 (天山镇) 北坤
①东晋改南行唐县置,北魏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行唐县东北三十里故郡村。太和十四年(490)于县置唐郡。熙平中移治犊乾城,即今治。隋属恒山郡。唐属恒州,长寿二年(693)改名章武县,神龙元年(705)复
在今四川巴中市西之西华山腰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7巴州:西龛“在城西二里。盖郡治之主山”。旧有西龛寺, 已圯,今存摩岩造像五十九龛,一千九百余躯。多隋、唐时代作品。有五代前蜀永平元年(911)院主僧傅芝
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)置,属新城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西北二十里。南朝梁属伍城郡。北周明帝时废入伍城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年)置,治今四川省中江县西北。齐属广汉郡。北周明帝初废。
亦名四岩山、崇灵山。在今四川资中县城东北隅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7资州: 重龙山 “在州南二里。 崒盘屈, 隐若龙转, 飞鹫龙山, 亭阁之胜及诸梵列跨其上,江山城市历历
明嘉靖三年 (1524) 置,为永昌府治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明谢肇淛 《滇略·版略》 保山县: “以治西有太保山名。” 1913年改永昌县,1914年复名保山县,属云南腾越道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
羌族的一支。因境内有白兰山,故名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省青海湖西南都兰一带。东晋以后,臣属于吐谷浑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)遣使朝贡。《宋书·吐谷浑传》:“白兰土出黄金、铜、铁。”唐时为吐蕃所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