砖路镇
即今河北定州市西北砖路镇。清道光 《定州志》 卷7市集: 砖路镇在 “城西北四十里”。
在河北省定州市西北部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砖路,人口 4820。宋建开元寺塔时,此地为运砖之路,故名。1953年设镇,1958年划入清风店公社。1961年析置砖路公社,1982年改乡,1984年复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棉花。有面粉、木器、汽修、铸造等厂。公路接107国道。
即今河北定州市西北砖路镇。清道光 《定州志》 卷7市集: 砖路镇在 “城西北四十里”。
在河北省定州市西北部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砖路,人口 4820。宋建开元寺塔时,此地为运砖之路,故名。1953年设镇,1958年划入清风店公社。1961年析置砖路公社,1982年改乡,1984年复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棉花。有面粉、木器、汽修、铸造等厂。公路接107国道。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辰州。治所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东黄桑乡旧县。北宋熙宁中移治今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锦和镇,属沅州。元属沅州路。明属沅州。清属沅州府。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
元置,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北大安镇。元置。即今陕西省宁强县北大安驿。为凤翔、兴元和广元、成都间交通要驿。
即今四川剑阁县南之西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6隆庆府:小潼水“源出武连县北七十里,经县城西,经普成界入阆州,合嘉陵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:小潼水在“州西一百二十里。其地有津曰小潼津。源出废武连县北
即四洮铁路的东段。从吉林四平(今四平市)至郑家屯(今双辽)。长87.9公里。1917年修筑。
亦作洙洲市。即今湖南株洲市。旧属湘潭县,清置巡司于此。1951年置株洲市。简称株。在湖南省东部、湘江下游。面积1.1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535平方千米)。人口371.5万(市辖区78万)。辖荷塘、芦淞、
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水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古田县:水口驿“即废古田县。宋时曰嵩溪驿,元改今名。明初因之,递运所亦置于此”。
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二十里冶河镇。旧名城上堡,清名冶河堡。为栾城县北通石家庄的交通要道。在河北省栾城县中北部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程上,人口 3450。因镇东有冶河故道得名。历为
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北任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襄公二十一年 (前552),“公会晋侯、齐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郑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于商任”。顾栋高 《大事表》 谓今安阳县 (今安阳市) 有卫商任地。古邑名。又作任
在今贵州施秉县东。镇阳江水所径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镇远府偏桥长官司: “瓮蓬洞在司东十五里。江水经此而出,隘口凡五,行舟过此,如入瓮中,瓮蓬关以此名。”
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七十四里关上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长兴县: 筯竹关在 “县南六十五里。武康、归安径道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