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龙
①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石龙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设陆路游击防守。乾隆十九年(1754)移东莞县县丞驻此。
②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盘龙碛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,径石龙而至于博阳二村之间,有盘石广四百丈,长六里而复,殆于阻塞江川,夏没冬出,基亘通渚。”
即今广东省东莞市东北石龙镇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设陆路游击防守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移东莞县县丞驻此。
①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石龙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设陆路游击防守。乾隆十九年(1754)移东莞县县丞驻此。
②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盘龙碛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,径石龙而至于博阳二村之间,有盘石广四百丈,长六里而复,殆于阻塞江川,夏没冬出,基亘通渚。”
即今广东省东莞市东北石龙镇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设陆路游击防守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移东莞县县丞驻此。
又作保马水关。明置,属保德州。在今山西河曲县南。有得马水巡司驻此。后废。
①三国吴筑,为沿江戍守要隘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;一说在今燕子矶附近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20“白马城”条引《金陵故事》云:“吴时沿江烽火台二所,一在石城左, 一在白马城。”②北魏置,即今山西临汾市。《
位于湖北、河南、安徽三省边界地区。第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,1927年11月,共产党人潘忠汝、吴光浩、戴克敏、曹学楷等领导黄安 (今红安)、麻城农民起义,建立革命武装,开展游击战争。1928年至19
即扬子江。初指今江苏扬州市与镇江间长江河段,后发展为仪征以下长江,最后通称长江为洋子江。古水名。又作扬子江。原指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的长江江面,后泛称整个长江。参见“扬子江”。
即今江苏沛县西北庙道口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二》: 庙道口店 “在沛县西北三十里。有公馆”。
南宋咸淳三年(1267)改广安军置,治所在渠江县(今四川广安县东北)。元至元中废。
1934年析商都县置,属察哈尔省。治所即今河北尚义县东北大青沟镇。1936年改为尚义县。1935年由商都县析置,治今河北省尚义县大青沟。1947年升县,隶察哈尔省。
即今河北博野东南三十里程委镇。明万历《保定府志》卷2博野县图:东南有东程委庙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博野县图:东南有大程委。
在今湖北利川市西南。清有千总驻防。
西周初封国。姬姓。据1954年在今江苏丹徒县东烟墩山出土的 《宜侯矢簋》,疑在今江苏丹徒及其附近地区。后为吴所灭。或说应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(1)古国名。西周初封国。姬姓。其地主要有二说:一说因其遗物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