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牛潭
①在今湖北通山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石牛潭“在通山。后唐南米仓米耗大半,占者曰,此石牛所啖,因凿其颐, 自是米不复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通山县:石牛潭在“县东五里。有石涧六十里,下流入于长河”。
②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南府:石牛潭“澄澈深广,水际有石如卧牛,因名”。
①在今湖北通山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3兴国军:石牛潭“在通山。后唐南米仓米耗大半,占者曰,此石牛所啖,因凿其颐, 自是米不复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通山县:石牛潭在“县东五里。有石涧六十里,下流入于长河”。
②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南府:石牛潭“澄澈深广,水际有石如卧牛,因名”。
在今山西灵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灵石县:仁义河“在县南四十里。源出沁源县境。经尖阳山,民引渠以灌田,至仁义驿西南二十里而入于汾”。
在今江西玉山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安乐关“在玉山县东四十里。明嘉靖中,因矿徒出没,筑此守御。今仅此遗址”。明嘉靖中筑,在今江西省玉山县东。
即今内蒙古凉城县南弓坝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中陵水又北分为二水,一水东北流谓之沃水……沃水又东北流注盐池。”
清康熙十年(1671)置,在今贵州普安县东江西坡镇。
明置,即今广西昭平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北陀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昭平县“韦洞营”条下:“北陀砦在北陀山东南。旧为贼巢。万历二十八年收复,筑城戍守。城后即峡口塘。”
南北朝时吐谷浑建。在今青海都兰县。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卷5:北魏神龟元年(518),宋云、惠生使西域,“土(吐)谷浑城左右暖于余处”。
即达巴宗。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东南八十里达巴。
即今福建永春县西南小姑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永春县:“小姑水在县西二十三里,流经县西南二十里西向山,分流东南注,至南安县北塔口村,下流合东关水,即桃溪别名也。”
清置,属归化厅。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南百十里。清有外委驻守。
一作涡水。 即今涡河。 沙水 (一名蔡水)分流,自今河南太康县北东南流,经柘城、鹿邑、安徽亳州、涡阳、蒙城,至怀远县东入淮。《说文》: “涡水受淮阳扶沟浪汤渠,东入淮。” 《水经·阴沟水注》: 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