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桑郡
唐南诏置,属弄栋节度。治所在石桑弄(今云南楚雄市西五十里紫溪)。宋大理属威楚府,后改白鹿郡。
南诏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。大理国废。
唐南诏置,属弄栋节度。治所在石桑弄(今云南楚雄市西五十里紫溪)。宋大理属威楚府,后改白鹿郡。
南诏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。大理国废。
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。《水经·沮水注》:“沮水又东南径驴城西、磨城东。又南径麦城西。……传云:子胥造驴、磨二城以攻麦邑。即谚云‘东驴、西磨,麦城自破’者矣。”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驴城“在当阳县东南四十
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五里。始建于晋武帝时,初名遵善寺。隋开皇二年(582)建大兴城,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,改名大兴善寺。 《酉阳杂俎续集》卷5:“靖善坊大兴善寺,寺取大兴城两字、坊名一字为名。”隋唐时为
①在今浙江云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云和县: 黄溪 “在县南。自娄狗山下流经县东三里象山之麓,又东南汇于白龙山之浮云溪”。②在今湖南永州市东七十里。唐柳宗元 《游黄溪记》 曰: “环永之治百里,北
①南朝梁大同中置,治所在江阳县 (今四川泸州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泸州: “取泸水为名。” 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泸川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泸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泸川郡,乾
即今湖北枣阳市北五十里湖河乡。清有守备驻防。
在今四川通江县东一百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通江县: “旧治在赵口坪,洪武中徙于今治。”道光 《通江县志》 卷2: 通江旧县,“ 《旧志》: 赵公坪,明洪武太祖中徙今治。废县在今县东一百里,盖即宋末下通
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阆中县析置,治水观音 (今四川阆中市东南水观镇)。以在阆中之南而得名。1935年4月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四川省阆中县南部嘉陵江以东水观地区及仪陇县一部析置
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七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竹薄沙“即南沙尽处。外为大洋,内为内海,其西南与松江高家嘴相对,为内海之南门。……《海防考》:竹薄沙为吴淞之屏蔽,外为羊山,为陈钱,皆倭寇
一作柏莒。《春秋》: 定公四年 (前506),“冬十有一月庚午,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。楚师败绩”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战于伯莒”。其地说法主要有三: (1) 在今湖北黄州市团风镇南之举洲。《水经·江
即今四川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6南溪县:李庄水驿“在治西七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