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弓山
又名石公山。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。清光绪重修《安徽通志》卷31颍州府:石弓山“山形如弓,多石”。故名。民国《涡阳县志》卷3:石弓山“三峰弯曲如弓,石质坚莹。一曰石公山,黄石公盖尝隐焉”。
在安徽省涡阳县东北。因山形弯曲如弓,又出石料(大理石),故名。相传黄石公曾隐居于此,故又名黄石山。海拔68.3米。山麓有温泉,人称“黄石温泉”。山南有三国曹魏时“竹林七贤”之一嵇康的墓。
又名石公山。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。清光绪重修《安徽通志》卷31颍州府:石弓山“山形如弓,多石”。故名。民国《涡阳县志》卷3:石弓山“三峰弯曲如弓,石质坚莹。一曰石公山,黄石公盖尝隐焉”。
在安徽省涡阳县东北。因山形弯曲如弓,又出石料(大理石),故名。相传黄石公曾隐居于此,故又名黄石山。海拔68.3米。山麓有温泉,人称“黄石温泉”。山南有三国曹魏时“竹林七贤”之一嵇康的墓。
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东部,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。峰东有大禹岩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39引 《吴越春秋》: “禹伤父功不成,登衡山……退斋三日,登宛委发石得金简玉宇之书。” 故名。
在今江西南昌市西约十里,赣江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: 钓矶山 “在 (州) 城西北十里。广百步,水四绕,云洪崖先生钓游处”。古山名。即今江西省都昌县南钓矶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昔陶侃尝钓于此。”
“承雀山” 之讹。即凫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4、《元丰九域志》卷1均作 “承匡山”。
蒙古至元七年(1270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太和县(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及保山、腾冲、泸水、施甸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废为府。蒙古至元七
即今山东苍山县西三十里尚岩乡。旧属临沂。民国 《临沂县志》 舆图: 县西南有尚岩。
一名清。春秋晋地,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三十一年 (前629),“秋,晋蒐于清原,作五军以御狄”。又,成公十八年 (前573),晋栾书、中行偃 “使荀罃、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,生十四年
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介休县: 洪山水在 “县东南二十里。一名石洞水。源出洪山,或谓之胜水,四泉并发,四时不竭。宋文彦博引为东、中、西三渠,灌自城以东数村之田,凡九十余顷,西北流注于
亦作吐鲁番。明西域国名。都土鲁番城(今新疆吐鲁番市)。《明史·西域传·土鲁番》:“其地介于阗、别失八里诸大国间,势甚微弱。后侵掠火州、柳城, 皆为所并, 国日强,其酋也密力火都遂僣称王。”辖境范围包括
在今福建建宁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建宁县: 罗汉寨“在县城北。宋乾道四年郡寇何白旗作乱,张浚请设兵置寨于此”。
北宋置,属绥德军。即今陕西安塞县北十八里龙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