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公山
又名象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八里,与焦山对峙。《元史·阿术传》: 至元十二年(1275),张世杰等以舟师驻焦山东,“阿术登石公山望之,舶舻连接,旌旗蔽江, 曰:‘可烧而走也’”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江畔,与焦山对峙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宋两淮镇将张世杰等以舟师万艘驻焦山东,元将阿朮登此山望之,旋大败宋军于江中。
又名象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八里,与焦山对峙。《元史·阿术传》: 至元十二年(1275),张世杰等以舟师驻焦山东,“阿术登石公山望之,舶舻连接,旌旗蔽江, 曰:‘可烧而走也’”。即此。
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江畔,与焦山对峙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年)宋两淮镇将张世杰等以舟师万艘驻焦山东,元将阿朮登此山望之,旋大败宋军于江中。
即今安徽肥西县驻地上派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合肥县: 派河驿在 “府西四十里。路出舒城”。
①在今湖北宣恩县境。有二:一在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忠建宣抚司:连珠山在“司北一里”。一在县东南。同书忠峒安抚司:连珠山在“司南二里。上有砦”。②在今湖北恩施市东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0施州:连珠山“在
1941年并永从、下江二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在丙妹镇(今贵州从江县)。在贵州省东南部、都柳江中游,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3244平方千米。人口31万。辖7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
北齐时建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。
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中宿县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河洞堡。大业初属南海郡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中以中宿县改置,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河洞堡。属南海郡。唐武德六年(6
又作哈仔难。即今台湾省宜兰县。清乾隆间范咸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“ (自山朝社) 又上至蛤仔难诸社,深箐鸟道,至者鲜矣。” 清嘉庆十六年(1811) 于此设噶玛兰厅。光绪元年 (1875) 改为宜兰
俗称喇嘛洞。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阿金镇南三十里。据 《阜新县志》: 清康熙二十二年 (1683) 章嘉活佛带领徒弟云游到此,见山景幽胜,遂在山下创建喇嘛庙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8) 赐名普安寺。光
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东南麓。《元和志》卷25上元县:文帝义隆长宁陵“在县东北二十二里蒋山东南”。
在今江西丰城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二》: 剑江驿 “在丰城县北门西半里。水程上抵萧滩,下抵市汊,旧置驿丞,今裁”。
在今四川万源市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宕渠县: “不曹水出东北徐谷,南入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