睹 (覩) 佛台 (臺)
一名覩光台,又名光明台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 17 峨眉县: 光明岩 “在峨眉山顶,铁瓦殿后,天仙桥侧。一名覩佛台,又名光相台”。
一名覩光台,又名光明台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 17 峨眉县: 光明岩 “在峨眉山顶,铁瓦殿后,天仙桥侧。一名覩佛台,又名光相台”。
在今四川广元市区北八里嘉陵江东岸。原为古蜀道上的“石柜阁”。始建于南北朝,迄清咸丰年间。以隋唐居多。原有造像一万七千余尊, 1935—1936年修川陕公路,毁去大半。现有石刻南北长200余米,最高处约
又名赤鼻山、赤壁山、赤壁矶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黄冈县:“南滨大江,西北岸有赤鼻矶,非嘉鱼之赤壁。”
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北栗木河,为恭城河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恭城县:“北有平川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恭城县“乐川”条内:“《志》云:县北七十里有平川江,南流合乐川。”
北宋政和八年 (1118) 改天降山新城置,属延安府。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。
①又名百丈岭。在今江西新余市东南七十里,接峡江县界。《寰宇记》卷109袁州新喻县:百丈山“顶阔百丈,因以为名。顶上有葛仙井,井畔有庙”。②又名大雄山。在今江西奉新县西一百二十里,与修水县接界。《寰宇记
元大德四年(1300)改平滦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卢龙县(今河北卢龙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。明洪武初改为平滦府。元大德四年(1300年)改平滦路置,治卢龙县(今属河北)。辖境相当今
在今山东广饶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乐安县: 青丘 “相传齐景公尝畋于此。司马相如 《子虚赋》 ‘秋田乎青丘’ 是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二》:清水泊 “亦即古之青丘,一名青丘泺”。
即今湖南龙山县南一百三十里隆头镇,接保靖县界。清置隆头巡司。在湖南省龙山县南部、洗车河与酉水汇合处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8000,多为土家族。镇人民政府驻隆头,人口1500。以其坐落的山嘴,突起于两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中和二年 (882) 以夏绥银节度使号为定难军。治所在夏州 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。辖境屡有变化,长期领有夏、绥、银、宥四州之地,相当今陕西长城、清涧河以北、秃尾河以南及内蒙古伊克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蒲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。唐乾元三年(760) 属河中府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废。②元至元间置,属理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洱海东岸。后废。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