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益津县

益津县

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置,为霸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霸州市。蒙古中统四年 (1263) 废,至元二年 (1265) 复置。明洪武初废入霸州。


古县名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置,治今河北省霸州市。为霸州治。蒙古中统四年(1263年)省入霸州。至元二年(1265年)复置。明洪武初,仍省入霸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郎娇山

    又作琅山、 琅峤山。 即今台湾省本岛南恒春半岛。清康熙间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郎娇山 “在沙马矶头山东南,离府治五百三十余里”。

  • 陈陶斜

    即陈涛斜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。杜甫《悲陈陶》诗:“孟冬十郡良家子,血作陈陶泽中水。”即“陈涛斜”。

  • 刘王城

   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“拓塘城”条下:“又有刘王城,在府东南十里运河西岸。相传吴王濞所筑。”

  • 嘉会门

    南宋临安城 (今浙江杭州市) 南门。吴越时名龙山门,北宋改利涉门。《武林旧事》 卷1 《大礼》 载: “自嘉会门至丽正门,计九里三百二十步,皆以潮沙填筑,其平如席,以便五辂往来。” 元末张士诚重修杭州

  • 灵台

    ①西周文王修筑,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,接户县界。《诗经·大雅·灵台》:“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。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”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秦获晋侯以归,“乃舍诸灵台”。即此。《三辅黄图》卷5:“周灵台,高

  • 洧水

    即今河南双洎河。《左传》: 襄公元年 (前572),晋伐郑,“入其郛,败其徒兵于洧上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颍川郡阳城县: “阳城山,洧水所出,东南至长平入颍。” 汉、唐故道,源出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,

  • 牛眠山

    在今安徽潜山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潜山县:牛眠山在“县北七十里。以形似名。近有牛眠寨,为据险处。《志》云:山麓有金镜潭甚深,又北三里曰水吼岭,控天堂之胜”。

  • 逾 (踰) 越山

    又名明越山。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重庆府巴县: 逾越山 “在府西七十里。其峰峻拔,高出众山,因名”。

  • 京兆府

    唐开元元年 (713) 改雍州置,治所在长安、万年二县 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,乾县以东,铜川市以南,渭南市以西地。其后屡有伸缩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以后为关内道、京畿道治。五

  • 韦番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韦番蛮夷长官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十里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以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西南韦番司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明属定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