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百花洲

百花洲

①在今江西南昌市东湖中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6隆兴府:百花洲“在东湖之北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9南昌府:百花洲“在东湖北。宋绍兴间张澄建亭其上,扁曰‘讲武’,以习水军”。

②在今山东济南城大明湖南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一》称:百花洲“方广数十亩。居民庐舍,围旋环绕”。宋曾巩有百花洲诗。

③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隅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二》:百花洲“宋州守范仲淹营为游咏之所”。


在江西省南昌市状元桥和三道桥之间东湖一带。原为水泽之乡,被东湖(旧名东太湖)萦回环抱。南宋绍兴年间,豫章节度使张澄在此建讲武亭以习水军。共有三洲,其北一洲叠石成峰,亭峙其巅,故称“冠鳌亭”。东一洲深入湖心,为宋隐士苏云卿灌园处,名为苏翁圃。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“百花洲”三字,镌为石碑。豫章十景中的东湖夜月、苏圃春蔬均在此。唐代诗人张九龄、杜牧,宋代词家辛弃疾均留有描绘百花洲旖旎风光的词章。建国后,东湖几经疏浚,在湖中筑岛修堤,架桥建亭,为游览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沈村店

    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北沈村镇。清嘉庆《宁国府志》卷12宣城县:沈村埠“距城四十里”。

  • 东瓯

    亦称瓯越,为越族的一支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“孝惠三年,举高帝时越功, 曰闽君摇功多,其民便附,乃立摇为东海王,都东瓯(今浙江温州市),世俗号为东瓯王。”后世遂以东瓯为温州或浙南地区的别称。(1)西汉

  • 夫黎县

    亦作扶黎县、夫犁县。东汉置,属辽东属国。治所在今辽宁义县东南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元初二年(115)“八月,辽东鲜卑围无虑县。九月,又攻夫犁营,杀县令”。李贤注:“夫犁,县名,属辽东属国。”《方舆纪要

  • 江西

    ①隋唐以前,对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的惯称;另外,与南京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称为江东相对而言,又可泛称长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江西皆反”即指此。②唐方镇名。广德二年(76

  • 团圆山

    在今山西石楼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48石楼县:“团圆山在县西北三十里。东西一百八里。其山顶高而团圆。”

  • 碛口镇

    即今山西临县南碛口镇。民国时设县佐。在山西省临县西南端。面积108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头,人口2500。因处湫水河注入黄河入口处,其稍南有大同碛,故名碛口。1949年为临县十一区,1

  • 老桃

    春秋地名。即今山东汶上县东北桃城村。《左传》:隐公十年(前713),“公会齐侯、郑伯于老桃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济宁州“桃乡城”条引刘煦曰:“任城有桃聚,即桃乡也。”

  • 高颈山

    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天平山支阜高景山。《越绝书 · 吴地传》 云: “阊门外高颈山东垣石人,古者名石公。”古山名。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天平山支脉高景山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“阊门外高颈山东桓石人,古者名石公

  • 养马畈

    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六十八里,地处京山、安陆、应城三县市邻界地区。1939年 6月,中共鄂中区党委会在此召开,决定整编豫南、鄂中抗日武装力量,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。

  • 柳浪桥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。宋时建于清波门外聚景园中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 卷3: “聚景园,孝宗所筑……有柳浪、学士等桥。” “柳浪闻莺” 为西湖十景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