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渎
在今江苏宜兴市。市西南为上渎,市东北为下渎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常州:百渎“上百渎至宜兴县五十七里,下百渎至宜兴县五十里。荆溪既居下流,受数郡之水,古人以一渎不能当,故于震泽之口疏为百派。又开横塘一道,绵亘数十里,以贯百渎。盖横塘直南北以经之,百渎列东西以纬之。分流以下震泽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宜兴县:百渎“今自县北至县东南,以渎名者凡数十处,皆源流断续。宏治中,尝开浚三十余渎,正德中亦尝开浚,寻复湮塞。说者谓东坝筑而荆溪之流杀,荆溪杀而百渎中绝矣”。
在今江苏宜兴市。市西南为上渎,市东北为下渎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常州:百渎“上百渎至宜兴县五十七里,下百渎至宜兴县五十里。荆溪既居下流,受数郡之水,古人以一渎不能当,故于震泽之口疏为百派。又开横塘一道,绵亘数十里,以贯百渎。盖横塘直南北以经之,百渎列东西以纬之。分流以下震泽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宜兴县:百渎“今自县北至县东南,以渎名者凡数十处,皆源流断续。宏治中,尝开浚三十余渎,正德中亦尝开浚,寻复湮塞。说者谓东坝筑而荆溪之流杀,荆溪杀而百渎中绝矣”。
即今陕西山阳县西南七十里板岩乡。清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 卷17引 《山阳县志》: 版岩寨“岩三面如削,一面小路可登”。
唐置,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十五里浍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绛州翼城县有 “翔皋钱坊”。
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北三十四里霍山南麓。东汉建和元年(147)建,名俱卢舍寺。唐大历四年(769)重建,改名广胜寺。元代在相距里许的山下续建广胜下寺,原广胜寺称广胜上寺。明代于上寺增建琉璃飞虹塔。广胜寺是
即今河南汝南县南五十里马乡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咸丰五年(1855)四月,散勇易添富等“本著名巨捻,至是纠众于汝阳县之马乡集”。
河南府路之简称。治所在洛阳 (今河南洛阳市)。即“河南府路”。
在今广东花都市西北三华村。清末革命军攻督署之役,计划悉于此进行。粤汉铁路经此。1937年花县曾迁治于此。
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青狮镇。清光绪 《西充县志》 卷2: 青狮场在 “治北四十里”。
在今安徽广德县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4广德军: 锁山寺 “在广德县灵祐乡。今为万寿院,俗谓之锁山寺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7广德州: 锁山寺 “在州城北二十里。宋建,名万寿院”。
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始封之君为周宣王弟友。都于棫林 (一作咸林,今陕西华县)。《史记· 郑世家》: 周宣王二十二年 (前806),“友初封于郑”。幽王末年徙都新郑 (今河南新郑市)。春秋时因地处中原地区,
①北宋置,属南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六十里大通镇北。②北宋熙宁四年(1071)改华池县置,属合水县。即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东华池村。七年(1074)改为东华池砦。明于此设华池巡司。清裁。(华huà) 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