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龙岩
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南。明万历《广西通志》卷4:白龙岩“在旧县东二十里。其上作龙首形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洛容县:“旧治白龙岩。天顺中,徙治朱峒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洛容县:洛容废城在“今县东北三十里。《志》云:县本治白龙岩下,明朝天顺末毁于贼, 邑民奔米(朱)峒居之”。
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南。明万历《广西通志》卷4:白龙岩“在旧县东二十里。其上作龙首形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洛容县:“旧治白龙岩。天顺中,徙治朱峒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洛容县:洛容废城在“今县东北三十里。《志》云:县本治白龙岩下,明朝天顺末毁于贼, 邑民奔米(朱)峒居之”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宗州。九年 (626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河北省广宗县赵伏城。唐武德九年(
清光绪七年 (1881) 置,属贵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罗甸县。1913年改罗斛县。清光绪七年(1881年)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。属贵阳府。1913年改为县。
①西晋泰始七年(271)分益州置,治所在滇池县(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)。辖境比今云南省稍大,但不包括滇东北。太康三年(282)废入益州,立南夷校尉以护之。太安二年(303)复置,辖境扩大,包有
金置,属阳曲县。即今山西太原市北二十八里阳曲镇。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东部。面积39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阳曲村,人口 5350。因村位居阳兴河河湾之阳,故名。东汉末曾为阳曲县治。1
又名姚家廊下。即今上海市金山县南廊下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金山县: “廊下镇在治南二十四里。”在上海市金山区南部。面积36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廊下,人口1300。相传明万历
即今越南河内市。安南李陈朝之都。安南吴士连《大越史记全书》卷2:顺天元年宋大中祥符三年(1010),“秋七月,帝(李公蕴)自华闾城徙都于京府大罗城。暂泊城下,黄龙见于御舟,因改其城曰升龙城。……遂于升
在今河南洛宁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8永宁县: 宣利渠 “在县南三里。又有新兴渠、万箱渠,皆分洛水以灌田”。
辽开泰三年 (1014) 以女直户置,属西北路招讨司。治所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东古城。元张德辉 《纪行》 载和林城之北、吾误竭脑儿西有一辽代小故城,应即招州。辽开泰三年(1014年)以女真户
即今四川泸县东北一百里立石镇。明《泸州志》引南宋《江阳谱》:本州安贤乡中下里第二十都有“立石市”。《明史·猛如虎传》:崇祯十三年(1640),“张献忠陷泸州,其地三面临江,惟立石站可走”。即此。
①古都邑名。故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。或说即夏县西北东下冯遗址。相传夏禹建都于此。春秋时属晋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。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。禹于是遂即天子位。”《集解》引皇甫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