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团卫村
亦作白坛卫村。在今河北清苑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),败契丹兵于阳城,“晋军至白团卫村,埋鹿角为行寨。契丹围之数重”。即此。
亦作白坛卫村。在今河北清苑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),败契丹兵于阳城,“晋军至白团卫村,埋鹿角为行寨。契丹围之数重”。即此。
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南潾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长寿县东北。后属涪州。天宝初复属涪陵郡,乾元初属涪州。北宋熙宁三年 (1070) 废入涪陵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初置,治今重庆市长寿区东北,属南潾州,后属
即今广东从化市西南石潭村。明洪武三年(1370)置流溪巡司于此。后迁神冈村(今从化市西南神冈镇)。
①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文井江上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31崇庆州: 铁锁桥,“ 《州志》: 桥凡二座,皆跨文井江。一在石柱子,一在鹞子岩。每桥用铁索十余根,上铺一板,左右各有绊索如栏杆,长各有十余丈。…
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南五里。唐元结 《浯溪铭序》: “浯溪在湘水之南,北汇于湘,爱其胜异,遂家溪畔。溪世无名称者也,为自爱之,故命浯溪。”源出湖南省祁阳县西南松山,东北流入湘江。水清石峻,风景优雅。《祁阳
南朝宋泰始五年 (469) 改临贺郡置,属湘州。治所在临贺县 (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贺县、钟山、富川等县地。南齐复为临贺郡。南朝宋泰始五年(469年)改临贺郡置,治临贺县(今广西贺州
①在今河南平顶山市东。北魏曾置高阳县于此。《清一统志 · 南阳府二》: 高阳废县,“ 《旧志》,县北平顶山侧有高阳里,盖犹以故县得名”。②在今河南许昌市内。《后汉书·荀淑传》: 荀淑 “有子八人: 俭
即今江西大庾县西南游仙圩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8: 大庾县西有游仙墟。
即达木蒙古。今西藏当雄县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物产》:“拉萨东北由哈拉乌苏至达木一带, 皆蒙古与霍耳人错居,不产五谷,惟藉牛羊。”
①西汉高帝六年(前201)置,治所在西陵县(今湖北新洲县西二里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“应劭曰:沔水自江别,至南郡华容为夏水,过郡入江故曰江夏。”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、潜江市、嘉鱼县、蒲圻市以东,红
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辛寨镇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《临朐县图》:东南有辛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