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罗城
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北约里许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甘罗城“在淮阴县北一里。俗传以为秦甘罗所筑。雨后常于土中得小钱,状如钟,有篆文, 不可识, 号甘罗钱。或云,宝应有甘罗庙,盖甘罗葬于此”。旧尝移清河县治此。清为运口重地,设山清河务同知及清河县丞驻此。
传为秦甘罗所筑。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东北。元泰定元年(1324年)移清河县治此。清时为运河重地,设山清河同知及清河县丞驻此。
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北约里许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甘罗城“在淮阴县北一里。俗传以为秦甘罗所筑。雨后常于土中得小钱,状如钟,有篆文, 不可识, 号甘罗钱。或云,宝应有甘罗庙,盖甘罗葬于此”。旧尝移清河县治此。清为运口重地,设山清河务同知及清河县丞驻此。
传为秦甘罗所筑。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东北。元泰定元年(1324年)移清河县治此。清时为运河重地,设山清河同知及清河县丞驻此。
①南齐隆昌元年(494)析平乐郡安宁县置,属宁州。治所即今云南安宁市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安宁市和易门县地。南朝梁末废。②南朝梁大同中置,属东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北。西魏属集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
1947年改梅菉管理局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即今广东吴川市。1952年与吴川县合并为吴梅县,1953年改为吴川县。旧县名。1947年由梅菉管理局升县并改名,治今广东省吴川市驻地梅菉镇。1953年撤销,并入
聚名。 又作门。 即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建武十年 (34),“冬十月,中郎将来歙等大破隗纯于落门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渭水又东
即今江西余干县南二十里大溪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:余干县西南有大溪。
即今云南永善县西南四十八里米贴。清雍正六年(1728)于此置永善县。雍正八年(1730)迁治今县南九十四里莲峰。1951年迁治井田镇(即今永善县)。“米贴”系由彝语“咪贴”音译转写。“咪”意为天,“贴
又名灌河镇。金置,属交河县。在今河北泊头市西黄屯。
南北朝时吐谷浑置,当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附近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段国 《沙州记》: 吐谷浑于河上作桥,谓之河厉……甚严饰。桥在清水川东也。”
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兴业县: 黄岭在 “县东南十里。重峦迥合,下多居民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南。为萧山、富阳界岭。唐中和三年(883年),刘议宏分兵屯黄岭、岩下、贞
即今河北冀州市西五十六里柏芽庄。民国《冀县志》 卷7: “乾隆 《冀志》: 西有柏牙庄。”
①一作河西郡。战国魏置。文侯时吴起曾为西河守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。公元前330年地入秦,郡废。②西汉元朔四年(前125)置,治所在平定县(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)。一说治所在富昌县。辖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