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巴里国
亦译坎巴夷、坎八叶。有2说:(1)在今印度西部坎贝一带,即甘瑟逸旧地;(2)在今印度西南部科英巴托尔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“甘巴里,亦西洋小国。永乐六年,郑和使其地,赐其王锦绮、纱罗。十三年遣使朝贡方物。十九年再贡,遣郑和报之。”
亦译坎巴夷、坎八叶。有2说:(1)在今印度西部坎贝一带,即甘瑟逸旧地;(2)在今印度西南部科英巴托尔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“甘巴里,亦西洋小国。永乐六年,郑和使其地,赐其王锦绮、纱罗。十三年遣使朝贡方物。十九年再贡,遣郑和报之。”
即今江苏如皋市东南林梓镇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如皋县东南有林梓镇。在江苏省如皋市东部、通扬运河畔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林梓,人口 6500。古称高阳荡,明初因梓树成林,改今
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南三十里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。确址无考,一说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。属右北平郡。东汉省。
明洪武五年(1372)改甘州路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、临泽、民乐和青海祁连等市县地。二十五年(1392)改为甘州卫。
①东晋永和四年(348)建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太清三年(549),“百济使至,见城邑丘墟,于端门外号泣,行路见者莫不洒泪。景闻之大怒,送小庄严寺禁止,不听出入”。即此。②俗名木
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南永川河。源出麦积山,北流入渭水。《水经· 渭水注》: “水出西南泾谷之山,东北流与横水合。……乱流西北出泾谷峡。……又东北历董亭下。……其水东北流注于渭。”
1938年由绥定县属察哈尔营改置,驻温泉城 (今新疆温泉县)。因境内多天然温泉而得名。1941年升为温泉县。1938年由绥定县属察哈尔营改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温泉镇。因境内多天然温泉而得名。
在今安徽和县南。源出巢湖,上流为裕溪河。流经含山县铜城闸附近始称牛屯河,北流折向东,在横江津入长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和州:牛屯河在“州南四十里,与江东牛诸矶相对。……其源出巢湖,从铜城闸入长江”。
在今安徽含山县南,古濡须坞东三十里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朱桓传》: 黄武元年 (222),“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,仁欲以兵袭取州上,伪先扬声,欲东攻羡溪”。即此。古水名。在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北,西去
清置,属宁化县。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泉上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
北宋崇宁五年 (1106) 置,属武冈军。治所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临口镇。南宋绍兴初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置,治今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临口。属武冈军。南宋绍兴中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