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地名。即今印度尼西亚帝汶岛。为南海最重要的产檀香地区。见南宋赵汝适 《诸蕃志》 “苏吉丹” 条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作古里地闷 (古为吉之误,吉里义为岛)。明费信 《星槎胜览》 作吉里地闷。
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。1949—1956年为掖南县治。
亦作吴老八桥。在今黑龙江省巴彦县西北。民国《呼兰府志》卷1:巴彦州北“吴老八桥屯……距(州)一百三十里”。
即今江苏高淳县东下坝乡。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在东坝东十里处另建新坝,名下坝。镇以坝名。
在今北京市王府井大街。明永乐初设。《京师坊巷志稿》卷上:“明建十王邸于此,称王府街,井二。兵部所属会同馆在东,掌驿政,明初燕台驿故址。”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三》:会同馆“在大兴东王府街,明永乐六年改顺天
亦作土兀剌河。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土拉河,为鄂尔浑河支流。元《圣武亲征录》:“会于土兀剌河上黑林间。”(波斯)拉斯特《史集》作土忽剌河。
在今山东泰安市东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泰安州: 铁佛寺泉在 “州东二十五里。又龙湾泉,在州南八里。张家泉在州西南五里。《志》云: 州境凡二十八泉,多由平地土石中涌出,俱入汶水,达于运河”。
清雍正三年 (1725)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海晏县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右翼后旗: “牧地在青海东岸。东至贺尔,南至恰沙图,西至哈拉素布鲁汉,北至库库诺尔。”
北宋置,属梁县。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南。
泛指黄河以北地区。《尚书·泰誓中》: “王次于河朔。” 孔传: “渡河而誓,即誓而止于河之北。” 《三国志·魏书 ·袁绍传》: “威振河朔,名重天下。”古地区名。泛指黄河以北地。《尚书·泰誓中》:“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