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玉山

玉山

①在今河北满城县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玉山“山多白石如玉,所谓燕石次玉者也。下有玉山店”。

②在今浙江绍兴县北斗门镇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9山阴县:玉山“在县北三十三里。《旧经》云:唐贞元元年浙东观察使皇甫政凿此为斗门八闸,泄水入江”。

③即怀玉山。在今江西东北和浙江西部边境。

④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,与高雄县接界处。海拔3997米。为我国东部高峰之冠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10:玉山“山甚高, 皆云雾罩于其上,时或天气光霁,遥望皆白石,因名为玉山”。

⑤在今广东韶关市东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曲江县有玉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4曲江县:玉山“在县东南十里。有采玉处”。

⑥即蓝田山。在今陕西蓝田县东。以出美玉得名。

⑦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玉山是西王母所居地也。”郭璞注:“此山多玉石,因以名云。《穆天子传》谓之群玉之山。”毕沅以为在肃州西七十里昆仑之连麓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北斗门镇。唐贞元元年(785年)浙东观察使皇甫政凿玉山斗门八闸,泄水入江,即此。(2)见“怀玉山”。(2)今山名。在台湾省本岛中部,嘉义、南投、高雄三县交界处。玉山山脉主峰,海拔 3952 米,为中国东部最高峰。上部山势陡峻,冬季常积雪,深 2~3 米,色白如银,昔人谓“此山浑然美太”,以此得名。玉山群峰西接阿里山,东与中央山脉高峰大水窟山、秀姑峦山等相望,气势磅礴,冠绝东南,是登山游览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神明台 (臺)

    汉长安建章宫台榭之 一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 卷下: 汉武帝时 “立神明台、井干楼,高五十丈,辇道相属焉”。师古注引 《汉宫阁疏》 云: “神明台高五十丈,上有九室,恒置九天道士百人。

  • 荡口镇

    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南荡口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金匮县: “荡口镇在城东南五十里。”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部、鹅真荡西岸。面积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荡口,人口 8000。原名丁村

  • 刘龙台集

    即今辽宁义县西南刘龙台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义州图:西南有刘龙台。民国《义县志》中卷:刘龙台集“在城西北七十里”。

  • 阿札?

    在今贵州水城县南。清置阿札��汛,有把总驻此。

  • 四界首河

    在今河南、山东境内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二》:嘉祐五年(1060),“河流派别于魏之第六埽,曰二股河,其广二百尺。自二股河行一百三十里,至魏、恩、德、博之境,曰四界首河。七月,都转运使韩贽言:‘四界首古大河

  • 三泊县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昆阳州。治所在那龙城(今云南安宁市西南二十二里县街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三泊县: “望洋、鸣矣、利资三河萦抱县治,是为三泊,下流入于滇池。”清康熙八年(1669)废入昆

  • 来复铺

    即今四川高县北来复镇。北宋置来附县于此。明置驿。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6:庆符县“来附县故址,在治西北十五里。宋政和置,宣和废。后人讹以附为复。今设来复铺旧址旁”。

  • 宣庄镇

    即今河北丰南市南十二里宣庄镇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 丰润县: 宣庄镇在 “县南八十里”。

  • 五通桥镇

    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四十里五通桥。地跨茫溪河两岸,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建桥相连。民国《犍为县志》卷3:五通桥“为盐䇲聚会之所”。明设四望溪口巡司。清设督捕盐务通判。清王定安《湘军记》

  • 长宁山

    又名长平山、照山、峨头岭。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鹤龄镇与苍溪县交界处之长林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昭化县:长宁山在“县西南九十里。上平下险,其上有池,清澈不竭。宋王智于此筑城据守,后王昭因其遗址立寨,驻兵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