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武山
亦作元武山。又名三隅山、三堆山。在今四川中江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33玄武县:玄武山“在县东二里。山出龙骨”。《寰宇记》卷82玄武县:玄武山,“《九州要记》云:玄武山,一名赤雀山,一名宜君山。山有鹿尾入贡。又《华阳国志》云:玄武山一名三隅,在县东二里。其山六屈三起, 山出龙骨”。
亦作元武山。又名三隅山、三堆山。在今四川中江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33玄武县:玄武山“在县东二里。山出龙骨”。《寰宇记》卷82玄武县:玄武山,“《九州要记》云:玄武山,一名赤雀山,一名宜君山。山有鹿尾入贡。又《华阳国志》云:玄武山一名三隅,在县东二里。其山六屈三起, 山出龙骨”。
①明置,即今辽宁辽阳县西南唐马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长营堡”条下:长定堡“又西南为长宁堡”。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75辽阳县:唐马寨村“明时为长宁堡地”。②亦作长平堡。明改长宁安抚司置,属茂州
又名禾水、大溪。即今江西永新县南禾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永新县:永新江“在县南。源出禾山,亦曰禾江。东流合琴亭、胜业诸水,至县东又会群川,入泰和县界,会牛吼江入赣江”。
北周武成二年 (560) 于资中县故城置,为资州资阳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资阳市。《元和志》卷31资阳县: “因资水为名。” 隋开皇三年 (583) 为资州治。大业初属资阳郡。唐属资州。元省入简州。明洪武
在今甘肃武威市。《水经注》卷40:武始泽“径姑臧县故城西,东北流,水测有灵渊池”。即此。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 治所在馆陶县(今河北馆陶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馆陶、临西,山东冠县、临清、堂邑等县市地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即今山西朔州市东北罗疃村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 罗家疃堡 “在朔州马邑乡东二十五里”。
在今新疆和硕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 ·吐鲁番》: 博罗图山 “在纳林奇喇山西五十里,与阿拉癸山南北相接,形如锁钥,吐鲁番西南境一大关隘。当哈喇沙尔东北境。山多积雪,博罗图河发源其北”。
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卫:双峰湖在“卫南二十里。源出医巫闾山,东西沿流通扳桥河”。
即硕项湖。在今江苏涟水、沭阳、灌南等县间。《元和志》 卷9涟水县: “硕濩湖,在县北一百十六里,与海州朐山县中分为界。” 早已成陆。即“大湖(1)”。
即今海南省三亚市。明正德《琼台志》卷6崖州:三亚水“在州(治今崖城镇)东一百里。出白佛齐岭,经椰根三亚村通毕潭港,合临川港入海”。清时设把总防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