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儿峪堡
明嘉靖中筑,属开平卫。即今河北赤城县北五十里猫峪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: 猫儿峪堡 “东北控大川,当清泉口之冲。正统以前敌往往由此长驱,北困独石,南陷云州,此堡设而东栅口恃此障蔽,兵氛稍息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三》: 云州堡 “在赤城县北三十里。……其北二十里为猫儿峪堡”。
明嘉靖中筑,属开平卫。即今河北赤城县北五十里猫峪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: 猫儿峪堡 “东北控大川,当清泉口之冲。正统以前敌往往由此长驱,北困独石,南陷云州,此堡设而东栅口恃此障蔽,兵氛稍息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三》: 云州堡 “在赤城县北三十里。……其北二十里为猫儿峪堡”。
北宋皇祐中置羁縻州,属邕州横山寨。治所在今广西凌云县东南下甲乡。元属田州路。明属广西布政司,移治古磡洞 (今凌云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凌云、乐业、田林及贵州罗甸、望谟等县地。清顺治十五年 (1658)
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巨合水又北,听水注之。水上承泺水,东流北屈又东北注于巨合水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“泺水”条谓“听水即今之响河”。
在今陕西户县东南三十里。宋张礼 《游城南记》: “圭峰紫阁在 (终南山) 祠之西,圭峰下有草堂寺。唐僧宗密所居,因号圭峰禅师。紫阁之阴即渼陂。” 杜甫诗 “紫阁峰阴入渼陂” 指此。
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20黔江县:“唐武德元年再置,移就无慈城。”《清一统志·酉阳州》:石城废县,“《元统志》:县昔为蛮洞侵扰, 移治老鹰寨”。清光绪《黔江县志》卷1:故无慈城
一作那错、纳错。清末分格吉得玛族置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北扎曲北岸。
故地或以为今印度西部坎贝湾以北之迈达巴德,或以为今印度西南沿海之坎纳诺尔附近。《明史·郑和传》:“和经事三朝,先后七奉使,所历……阿拨把丹。”
在今河南新密市境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》: 香峪寺 “有三。上香峪寺在密县西北,唐天宝七年建。中香峪寺亦在县西北,宋开宝元年建。下香峪寺在县西,天宝二年建”。有三寺:上寺建于唐天宝七载(748年),中寺
即口北。泛指今长城以北地区,包括今内蒙古及蒙古国地。在长城隘口以外,故名。即“口北”。
即今河南浚县西南四十七里卫贤乡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2卫州:北宋熙宁六年(1073)“省卫县为镇,入黎阳县”。元祐元年(1086)复为卫县,金末,县废。
又名天师道场。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御河东曹夫楼一带。北魏始光三年(426)建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大道坛庙,始光二年少室道士寇谦之所议建也。”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,重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