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名环水。亦称石汶。在今山东泰安市东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泰安州: 梳洗河 “出岳南黄岘岭,合诸水为中溪,东南流,会于泮水”。
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)朱元璋改维扬府置,属南京。治所在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,宝应以南、仪征以东地。清属江苏省。1912年废。明初改维扬府置,治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市),属京
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)置,属丽江府。治所即今云南中甸县。“中甸”为纳西语“主地”的音译,意即酋长居住的地方,或饲养牦犏牛的寒冷地方。1913年废为中甸县。
即今广东海丰县西鹅埠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海丰县:凤湖“在县西百里。《志》云:湖受鹅哺岭、赤口港诸水,西流入海”。
又名辅渠、六渠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在左内史兒宽主持下,于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道小渠,以辅助灌溉郑国渠所不能达到的高地。约起自今陕西淳化县西南,至泾阳县西北云阳镇北。唐元和中尚有存留。又称六渠、辅
明万历四十年(1612)置,属固原卫。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大湾乡。后废。古驿站名。明万历四十年(1612年)筑,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大湾店境内。
北宋宣和二年 (1120) 于废溱州及溱溪县置,属南平军,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吹角坝。后废。
旧称东永。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东引岛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连江县东北有东引山。
明正德元年 (1506) 改昌平县置,属顺天府。治所即今北京市昌平县。旋罢,八年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昌平、顺义、密云三县。《明史·庄烈帝纪》: 崇祯十七年 (1644),李自成农民军 “陷昌平”,由
亦作大渡戍。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大渡河南岸。《元和志》卷32通望县:“隋开皇二十年于此置大渡镇,大业二年改为阳山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