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牧寺
亦称牛牧佛寺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八年(412),“(刘)毅夜投牛牧佛寺。初,桓蔚之败也,走投牛牧寺僧昌,昌保藏之,毅杀昌。至是,寺僧拒之,……遂缢而死”。胡注:“牛牧寺在江陵城北二十里。”
在今湖北省荆州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八年(412年),刘裕帅诸军讨刘毅,参军王镇恶为前驱,进围江陵城(今荆州市),“毅夜投牛牧佛寺。初,桓蔚之败也,走投牛牧寺僧昌,昌保藏之,毅杀昌。至是,寺僧拒之……遂缢而死。”胡注:“牛牧寺在江陵城北二十里”,即此。
亦称牛牧佛寺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八年(412),“(刘)毅夜投牛牧佛寺。初,桓蔚之败也,走投牛牧寺僧昌,昌保藏之,毅杀昌。至是,寺僧拒之,……遂缢而死”。胡注:“牛牧寺在江陵城北二十里。”
在今湖北省荆州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八年(412年),刘裕帅诸军讨刘毅,参军王镇恶为前驱,进围江陵城(今荆州市),“毅夜投牛牧佛寺。初,桓蔚之败也,走投牛牧寺僧昌,昌保藏之,毅杀昌。至是,寺僧拒之……遂缢而死。”胡注:“牛牧寺在江陵城北二十里”,即此。
又作爱拉克泊。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艾拉格湖。《嘉庆会典图》卷132科布多图说:“扎布噶河自扎萨克图汗西北流,……又西北会奇勒稽思泊、爱拉克泊水。”
又称勃弄赕。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。治所在白崖城(今云南弥渡县西北二十二里红岩街西)。郭松年《大理行记》:“县西石崖斩绝,其色如雪,故曰白崖。”宋大理属首府大理。元代废。又称勃弄赕。南诏置,在今云南省弥
明置,治所在今江西宜春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: 袁州卫 “在府治东。洪武元年建”。
亦名绝尘龛。在今四川万县市西之西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9万州:“绝尘龛在西山石璧间,幽人胜士之所游览,有唐人题记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万县“天城山”条下:“县西三里有西山。上有太白岩, 以李白名。岩下有
亦作茹麻岭。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泾县: 茹麻岭 “群山环列,径道崎岖,有巡司戍守。岭北即桓公岭也”。
汉译猴子洞。在今西藏乃东县泽当贡布山上。神话传说这里是观世音菩萨点化猕猴和罗刹女结合、繁衍后代的地方。藏文史籍记载为西藏古代人类的发祥地。
唐代中国南方通天竺的道路。附见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,系根椐贾耽所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转载。起自唐安南都护府城(今越南河内),往西北取红河水路到古涌步(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境),这一段经过峰州, 又称峰州路。
即湖北之巴水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巴水“南径巴水戍,南流注入江,谓之巴口……。《黄冈县志》:上巴河在县东北八十里。南流至东南四十里下巴河入江。……(按)盖巴水上流已湮没,其源之可见者,惟平湖乡河为
①一名阜岩。即今安徽黟县南四十里岩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04黟县: 复山 “在县城南三十六里。山甚孤峻,石壁四绝,亦谓之五硠砾。两边皆石坛,中央有沟才五六尺许,水甚悬峻。扪萝挽葛,时有至者。山翠激流,为
北宋淳化元年 (990) 置,治所在大庾县(今江西大余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章水、上犹水流域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升为南安路。北宋淳化元年(990年)分虔州置,治大庾县(今江西大余县)。属江南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