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利县
唐天宝元年(742)置,属静戎郡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0霸州:“牙利县去州五里。在小聋山上村置。”乾元元年(758)属霸州。后废。
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北。属霸州。北宋初为羁縻县,属羁縻霸州。后废。
唐天宝元年(742)置,属静戎郡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0霸州:“牙利县去州五里。在小聋山上村置。”乾元元年(758)属霸州。后废。
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北。属霸州。北宋初为羁縻县,属羁縻霸州。后废。
清光绪十年 (1884) 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莫尔道河口额尔古纳河东岸。
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河坝场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为葛彰葛商长官司,属思州宣慰司。永乐十一年(1413) 改属石阡府。清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南葛彰司,属思州安抚司。
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置,属阳平郡。治所即今河北省临西县 (童村)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复置,属贝州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。宋属大名府,熙宁五年 (1072) 废为镇。旋复置
①在今辽宁绥中县西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来州“有三州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:三山“在卫西北三十里。高数千仞,三峰并秀”。②又名护国山、下三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,长江东岸板桥浦西。《寰宇记》
①南朝梁改营阳郡置,治所在营浦县(今湖南道县西北)。隋开皇中废。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滁州置,治所在清流县(今安徽滁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、来安、全椒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滁州。南朝梁
在今四川合川市西北太和镇涪江西岸富金坝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铜梁县: “开元三年移治武金坑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59合州: 武金坑,“ 《图经》: 铜梁县治武金坑,又谓之武金坝。五代王建将张武父墓在
在今山西乡宁县西黄河中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吉州乡宁县:“西北有龙尾碛巡检司。”即此。
明代自宣德三年(1428)以后,境内的府、州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。十三布政使司简称十三司,俗称十三省,即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湖广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。明自宣德三年(
即赤山湖。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梁书·沈瑀传》:“(齐)明帝复使沈瑀筑赤山塘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0句容县:绛岩湖,“《志》云,吴赤乌中,筑赤山塘,引水为湖,历代皆修筑,后废”。又称赤山湖。在今江
在今河北玉田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玉田县:后湖庄,“《屯政考》:县有清庄坞,导河可由后湖庄,疏河可田,三里屯及大泉、小泉,引泉可田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