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岩镇
即今陕西山阳县西南七十里板岩乡。清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 卷17引 《山阳县志》: 版岩寨“岩三面如削,一面小路可登”。
即今陕西山阳县西南七十里板岩乡。清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 卷17引 《山阳县志》: 版岩寨“岩三面如削,一面小路可登”。
①在今江苏南京市南,聚宝门内西南隅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江宁县:凤台山“周回连三井冈,迤逦至死马涧。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,状如孔雀,文彩五色,音声谐和,众鸟群集,因置凤凰里,起台于山,号为凤台山
广义的武夷山在今江西、福建两省边境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北接仙霞岭,南连九连山,为赣江、闽江分水岭。主峰黄岗山,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,海拔2158米,为本省最高峰。狭义的武夷山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二十里,
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归流河,为洮儿河支流。《元史·土土哈传》: 败叛王火鲁哈孙于兀鲁灰河 (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),“还至哈刺温山,夜渡贵烈河,败叛王哈丹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1寿昌军:白鹿矶“在武昌县西九十二里。有神人山”。《宋史·理宗纪》:景定元年(1260),“贾似道表言夏贵等战新生洲,进至白鹿矶, 皆身自督战有功”。
即清廉山。在今山西垣曲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清水出清廉山西岭,世亦谓之清营山。”
在今广东省西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。是解放战争时期原广东省南路地区(原高雷、钦廉地区) 和原广西省东南、中南地区的游击区。初建于抗日战争时期,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在遂溪县西北部、廉江县东南部、化州县南
元置,属崇安县。在今福建武夷山市旧南门外。明初改为长平驿。
东汉末曹操修建的人工运渠。在今河南开封市附近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 东汉建安七年(202),曹操 “至浚仪,治睢阳渠”。当是浚仪(今开封市) 附近一段汴渠和睢水。一说在睢阳县(今河南商丘市南)
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北,为湘江支流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0全州: 宜湘水 “在清湘县北九十里,出歌山”。清雍正 《广西通志》 卷13: 宜湘水 “源出 (全) 州北九十里山,东流三十里入湘江”。
北宋置,属犍为县。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境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 董蛮 “其地北近犍为之沐川、赖困砦。砦扼蛮险,蛮数寇抄。熙宁、绍圣中,朝廷皆为徙赖因监押驻荣丁砦,而以县夷控截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