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泉寺石窟

灵泉寺石窟

在今河南安阳县城西南五十里宝山。灵泉寺始建于东魏,初名宝山寺。隋文帝赐名为灵泉寺。石窟规模不大,共有两个洞窟和二百零九个摩崖小龛,分布于东面岚峰山和西面宝山一带。大留圣窟位于岚峰山西坡,俗称道凭石堂,始凿于东魏武定四年(546),是道凭禅修之所。现存造像为北齐雕造后移入窟内的。大住圣窟位于宝山南坡,隋开皇九年(589)灵裕所开凿。窟内造像为卢舍那、阿弥陀、弥勒佛三身像,窟门外两侧分别刻迦毗罗神王和那罗延神王及石刻佛经《大集经·月藏分》、《摩诃摩耶经》、《法华经》等。另外还有很多别具特色的摩崖小龛,其中浮雕塔龛一百五十三个,从隋开皇年间一直延续到唐天宝年间,成为国内罕见的浮雕塔林。


在河南省安阳县城西南25千米的宝山。山有南北两峰,中有一东西向峡谷,石窟即在峡谷两侧,因中间旧有灵泉寺,故名。北峰东南侧为106窟,南峰西北侧为64窟,共170窟。从东魏武定四年(546年)开凿大留圣窟起至宋末,历时600余年。北峰东南侧正中的大住圣窟凿于隋开皇九年(589年),是石窟造像中的杰作。平面呈长方形,面积5.8平方米。门圆拱状,两旁雕刻罗那延神王和加毗罗神王像,手持叉剑,刚劲凶猛,门额上方凿一佛龛,内雕一佛二菩萨。窟内顶部刻莲花藻井,周围刻飞天。窟东、西、北三壁皆有一拱券式龛,内雕一佛二菩萨,两旁又竖刻不同姿势的坐佛像,每排7尊,每壁14排。门的内壁刻有24个佛名,至今保存完整。灵泉寺旧址上还保存一对北齐石塔(其一为高僧道凭法师烧身塔),一对唐代石塔,一对北朝石狮。是研究古代宗教、建筑和民间雕刻艺术的实物资料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荆湖等路行中书省

    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置,治所在鄂州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十四年 (1277) 改为湖北道宣慰司,并入潭州行中书省。元至正十一年(1351年)置,治鄂州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

  • 酸枣津

   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南。五代以后黄河屡决于此。在今河南省延津县西南。五代以后黄河屡决于此。

  • 刘解镇

    又名流��。北宋置,属乐寿县。即今河北泊头市西北流��寺村。金属交河县。后废。

  • 库利山

    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宜川县有库利山。

  • 法因河卫

    明永乐八年 (1410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费雅河 (乌斯浑河) 上游。后废。明永乐八年(1410年)置,治所今址不详。属奴儿干都司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费雅河(乌赫林河

  • 北顾山

    即北固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。《南史·梁宗室传上·萧正义传》:北固山“蔡谟起楼其上,以置军实。 …… (梁武帝)登望久之, 敕曰:‘此岭不足须固守,然京口实乃壮观’。乃改曰北顾”。即“北固山”。

  •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

    在今江西宁冈县城(砻市)龙江河畔后街。原是一家中药铺,分前后两进,前面是卖药柜台,后进为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。井冈山会师后,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设此。党代表毛泽东、军长朱德、政治部主任陈毅、参谋长王尔

  • 槀街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。汉时诸夷来朝,于槀街设邸以居之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 “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。” 师古曰: “槀街,街名,蛮夷邸在此街也。”

  • 柳山

    在今江西武宁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6隆兴府: 柳山 “在武宁县西四十里。峰峦峭拔甲于群山。远望如文笔状,为武宁之绝景。旧传 (唐) 柳浑尝隐于此,故号柳山”。(1)山名。在江西省武宁县中部。孤峰突起

  • 蒙舍池

    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。唐樊绰《蛮书》 卷5: 蒙舍川 “又有大池,周回数十里,多鱼及菱芡之属”。唐代由阳江曲回圩积为湖,称蒙舍池。今已不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