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岩山

灵岩山

①又名研石山、砚石山、石鼓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三十里。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曾在此山广筑宫室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卷15:灵岩山“上有吴馆娃宫、琴台、响屧廊。山上有西施洞、砚池、玩月池”。山西南麓有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墓。

②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灵岩山“有法义院,在扬子县西七十里。唐僧神建道场,其山岭高峻,南北为偃月,岩前有凤凰台,左有鹿跑泉”。其马瑙涧出石卵,石有五彩花纹,谓之灵岩石。

③即今浙江淳安县(排岭镇)西南十二里千岛湖龙山岛。南宋《淳熙严州图经》卷3淳安县:灵岩山,“旧经载《地理志》云:吴永安五年黄龙见于此,因名龙山。唐元和元年(806)观察使牒改今名”。

④又名方山。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九十里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5“灵岩寺”条谓“疑即《水经》之玉符山也”。有崇善寺。苻秦时竺僧朗降锡说法,有猛兽归伏、乱石点头、白鹤翔舞之异,故名灵岩。北魏时梵僧法空禅师始建道场,称为中土四绝之一。

⑤在今湖南桃源县北七十里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57常德府:灵岩山“五洞相通”。

⑥一名老君洞、真仙岩。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南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4融州:真仙岩“本名灵岩山,又名老君洞,咸平中敕改为真仙岩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融县:灵岩山,“仰视高远,青白错杂,灵寿溪贯串山中。岩中有白石巍然。亦名老君洞。宋咸平中改为真仙岩,颁太宗御书百二十轴藏于岩内”。明末徐霞客游此,誉为天下第一。今洞中宋刻甚多,其中尤以《元祐党籍碑》、司马光《风火家人卦》、张孝祥《天下第一真仙之岩》、《太宗御书碑》、《劝农碑》为最著名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南真仙岩。北宋咸平中改名真仙岩。(2)今山名。(1)古称砚石山、石鼓山,又称象山。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附近。《木渎小志》:山上“有塔曰灵岩塔,塔前石壁耸起,为灵芝石。灵岩以是为名”。花岗岩山丘,海拔182米。山顶灵岩寺,又称崇极寺,传为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西施建的馆娃宫遗址。东晋末陆沅舍宅为寺,1919—1932年重建。寺左有灵岩塔。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与梁红玉的合葬墓位于西南麓。西南坡产制砚石料。(2)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。山顶方正,得名玉符山,又称方山。上有六泉,俱以甘洌著名。山下有著名的灵岩寺,以千佛殿、辟支塔、墓塔林、御书阁为主体。为游览胜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陵洲

    又名罗洲。即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8南恩州: 罗洲 “一名海陵。在阳江县西南”。

  • 娄湖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上元县: 娄湖 “在县东南五里。吴张昭所创,溉田数十顷。周回七里。昭封娄侯,故谓之娄湖”。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 “又有园舍在娄湖,庆之一夜携子孙徙居之,以宅还

  • 葛阳驿

    元至元间以饶阳驿改置,在今江西上饶市西。明洪武中迁今上饶市南。清裁。

  • 常德铁经幢

    在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北部滨湖公园。原在德山山麓,位于乾明寺故址左侧。1979年迁此。建在1.42米高的石幢座上。铁经幢乃北宋遗物,系用白口铁铸成,幢高4.45米,作圆柱形。由二十节构成,其底部直径0.

  • 临易

    春秋燕都。在今河北雄县西北。《世本》: 燕“桓侯徙临易”。战国称易。在今河北省雄县西北。春秋时曾为燕国都。《世本》:燕“桓侯徙临易”,即此。战国时又称易。

  • 交栏山

    即勾栏山。今加里曼丹西南之格兰岛。明费信《星槎胜览》:交栏山“自占城灵山起程,顺风十昼夜可至。其山高而丛林藤竹,舵杆桅樯蓬箬,无所不备。胡元之时,命将高兴、史弼领兵万众,驾巨舶征阇婆国,遭风至于交栏山

  • 南尼华罗国

    一译西天南尼华罗国、华罗。在今印度卡提阿瓦半岛南部,或以为即士胡茶辣国都城所在。南宋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》 卷3: “西天南尼华啰国,城有三重,其人早晚必浴,以郁金涂身、面,效佛金色,国人多称婆罗门。”

  • 千乘县

    秦置,属临淄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北二十五里(今滨州市南二十六里旧镇西南十里千乘遗址)。《史记·田儋列传》:“使灌婴破杀齐将田吸于千乘。”即此。西汉为千乘郡治。东汉属乐安国。西晋省。南朝宋复

  • 土山县

    隋大业三年(607)改真阳县置,属汉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。唐初废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初置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。属汉东郡。唐初废。

  • 张侯祠

    即张桓侯祠。俗名张飞庙。在今四川阆中市城内西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7阆州:张侯祠“在州治东。盖张飞为巴西太守”。三国蜀将张飞死葬于此,后人建祠祭祀之。祠始建于唐。今祠为明、清建筑。后殿有张桓侯神道碑,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