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滍阳城

滍阳城

即应城。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,白龟山水库内。《元和志》 卷6龙兴县: “滍阳城,一名应城。在县南二十五里。后魏置滍阳县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焉耆国

    又名乌耆国、乌缠国、乌夷国、阿耆尼国。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。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员渠城 (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)。北魏万度归率兵破其国,屠其城。后,焉耆国当徙都于今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旧城。唐置

  • 白土津

    黄河津渡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黄河上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白土城“在大河之北,而为缘河济渡之处”。《晋书·吕光载记》:吕光亲讨羌彭奚念,“奚念大惧,于白土津累石为堤,以水自固,遣精兵一万距守河津”

  • 莱山

    ①一名莱阴山。在今山东龙口市城关镇东南二十里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齐八祀,“六曰月主,祀之莱山”。又 《汉书·郊祀志》: 宣帝神爵元年 (前61),从方士言,祀 “莱山于黄”,皆此。②在今湖南醴陵市北

  • 灵岩三洞

    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北古坦乡通元观村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》:灵岩三洞“在婺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,大鄣山之西。其东北曰庆云洞,西曰莲花洞,南曰含虚洞。又北曰琼芝洞,朱子题名在焉。洞口险仄,人迹罕至”。

  • 柴汶水

    一名淄水。上源即今新泰市西北羊流河,西南流合今小汶河,西经柴县北,折西北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大汶河。《水经· 汶水注》: “汶水又南,左会淄水。水出泰山梁父县东……淄水又径梁父县故城南,淄水又西南径柴县

  • 中诚郡

    即忠诚郡。北周治所在石泉县(今陕西石泉县)。《隋书·地理志上》西城郡石泉县:“后周省魏昌郡入中城郡。”

  • 天义镇

    1946年置,属宁城县。即今内蒙古宁城县驻地天义镇。以北洋军阀时期此地曾有一商店名“天义号”而命名。1954年宁城县由八里罕迁治于此。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东部、东小河西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9平方

  • 南白水县

    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白水郡。治所即今陕西蒲城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28蒲城县: 南白水县 “以在白水之南为名”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为蒲城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

  • 平坦墟

    亦名坡头墟。即今广东廉江市东南平坦镇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10石城县:坡头墟在“县东南六十五里”。1922年改为平坦墟。

  • 析支河

    即赐支河。指今青海东部黄河湾曲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