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湘州

湘州

①西晋永嘉元年 (307) 分荆、广两州置。治所在临湘县 (今湖南长沙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14潭州引郭仲产 《湘州记》 云: “以西临湘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湖南湘、资二水流域及湖北陆水流域。东晋咸和三年 (328) 废。义熙八年 (412) 复置,十二年(416) 又废。南朝宋永初三年 (422) 复置,陆水流域割属郢州,增辖今广西东北部湘江上游、漓江和贺江流域以及广东北部北江流域大部。元嘉八年 (431)废。孝建初复置。梁、陈时南部地区分置衡 (治今广东英德县西北)、东衡 (治今广东韶关市南)、桂 (治今广西桂林市) 等州,辖境缩小。隋开皇九年 (589)改为潭州。

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大活关城 (今湖北大悟县东北)。北齐改置北江州。


(1)西晋永嘉元年(307年)分荆、广两州置,治临湘县(今湖南长沙市)。以州治“西临湘水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湘、资两水流域和湖北省陆水流域。东晋以后屡有废置,辖境亦有增减。南朝宋、齐时陆水流域割属郢州,增辖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江上游、漓江和贺江流域以及广东省北部北江流域大部。梁、陈时南部地区分置衡(治今广东英德市西北)、东衡(治今广东韶关市南)、桂(治今广西桂林市)等州,辖境缩小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潭州。东晋、南朝时为上流重镇。《晋书·宗室·谯王水传》:“湘州南楚险固,在上流之要,控三州(指荆、交、广三州)之会,是用武之国也。”(2)南朝梁武帝置,治新城县(今大悟县东南新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大悟县和武汉市黄陂区地。北齐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郧山县

    1946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湖北郧西县及陕西山阳县析置,治龙山七里沟 (在今陕西山阳县东南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3月废。旧县名。1946年由湖北省郧西县及陕西省山阳县析置。以两县首字得名。治今山

  • 萧水

    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萧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临江府清江县: 萧水 “在府 (治今临江镇) 西五十里。源出栖梧山及府西之乌塘,合流而为萧水,绕城西北复东北流,经清江镇而入大江。中有萧滩,亦曰萧洲。今城西

  • 武平郡

    三国吴建衡三年 (271) 置,治所在武定县 (今越南永富省永福县东南平州)。西晋辖境相当今越南永福、北太等省地。隋开皇十年 (590)废。三国吴建衡三年(271年)置,治武定县(今越南永福省永福县东

  • 苏门峰

    亦作苏门哈达。在今河北康保县北。清为内蒙古察哈尔左翼镶黄旗驻地。

  • 善德山

   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南十五里。一名枉山。又名枉人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8引 《元和志》: 枉山 “一名善德山。在武陵县东九里。此山本名枉山,开宝中刺史樊子盖以善卷尝居此山,名善德山”。

  • 道教村

    即今广东东莞市西南二十一里道滘镇。清宣统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东莞县图: 县西南有到滘汛。

  • 新杭县

    1934年6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新泉 (原连城县新泉地区)、上杭二县合置,治通贤 (今福建上杭县北通贤乡)。1935年1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福建省设。1934年6月由新泉、上杭两县合置,治今上杭县北通

  • 库鲁图水

    即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西北库尔图河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4:“库鲁图水发源,东流七十余里有奎屯水由西南来汇之,又东流二十里有察拉尔罕水由西南来汇之,库鲁图水折而东北流五十余里,又北流一百二十里入伊犁

  • 河坞店

    一作河坞镇。即今河南新蔡县西南老河坞。清乾隆 《新蔡县志》 卷2 《乡镇》: “河坞店,城西南二十五里。”

  • 冷子堡

    即今辽宁辽中县北冷子堡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辽中县:“冷子堡在县治之北四十里。户数二百, 人口一千五百。有公安分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