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谷水
即今甘肃通渭县南牛谷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温溪,东北流径平襄县故城南,……其水东南流历三堆南,又东流南屈历黄槐川,梗津渠,冬则辍流,春夏水盛则通川注渭。”下游今名散洛河。
即今甘肃通渭县南牛谷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温溪,东北流径平襄县故城南,……其水东南流历三堆南,又东流南屈历黄槐川,梗津渠,冬则辍流,春夏水盛则通川注渭。”下游今名散洛河。
①五代晋天福五年(940)移溪州治于今湖南古丈县东北,改称下溪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改为会溪城。②南宋绍兴中置,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。后废。北宋分溪州置,治今湖南省古丈县东北会溪坪。《宋史·蛮
又名虹城。北魏改贡城戍置,在今安徽五河县西五十二里东刘集镇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陈太建五年 (573),“淮北、绛城及谷阳士民,并杀其戍主,以城降”。即此。胡三省注: “绛城盖虹县城,音同而字异。
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九十里岳城乡。民国《重修正阳县志》 卷1: “岳城店,城东九十里。有集。” 1921年改名岳城镇。
亦作博叉河。即今中亚之阿姆河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: “缚喝国……北临缚芻河。”
即柳中城。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。
唐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。
①即今新疆北部伊犁河。为伊犁河简称。②指今新疆伊犁地区。清乾隆间格琫额《伊江汇览》、咸丰间佚名《伊江集载》皆为记述该地区历史地理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民族、风俗等方面的重要文献。
明代西藏地名。明代在乌思藏置都指挥使司,又在全境分封政教领袖五人为王分治辖地。永乐十一年 (1413) 封萨迦教派高僧为思达藏辅教王。《明史·西域三·辅教王》: “辅教王者,思达藏僧也。” 辅教王为明
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四十八里西吴寺村东南。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遗址。1957年发现,1984年正式发掘。面积约20万平方米, 以墓葬群为主。出土文物百余件。分三层:上层有大量陶制三足鼎, 以及簋、豆、鬲
即今河北万全县南孔家庄乡。清乾隆《宣化府志》万全县四境图:南有孔家庄。集镇名。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南部,临大通河(浩门河)。东川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530。因孔姓始居而得名。产油菜籽、青稞。有小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