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温汤

温汤

①在今河北蔚县北。《魏书·陆丽传》: 和平时,为侍中司徒,“疗疾于代郡温泉”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㶟水又东北径桑乾县故城西, 又屈径其城北。王莽更名安德也。《魏土地记》 曰: 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,城西渡桑乾水,去城十里有温汤,疗疾有验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》: 温汤 “在蔚州北”。

②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南。《魏书·常爽传》: 太延五年 (439),“爽置馆温水之右,教授门徒七百余人,京师学业,翕然复兴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温汤 “在大同县西南五里”。

③在今河南汝州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(533),“魏主狩于嵩高,己已,事温汤”。胡三省注: “历嵩高而南,唯汝州梁县温汤。” 又仪凤元年 (676) 二月,“丁亥,上幸汝州之温汤”。胡三省注: “汝州梁县西南五十里有温汤,可以熟米。又有黄女汤。帝置温泉顿。”

④即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华清池。北周宇文护于此建皇堂石井,隋文帝又修屋宇,并植松柏千余株,形成著名风景名胜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陈太建十一年 (579),“周天元 (宇文阐) 如温汤”。胡三省注: “即骊山温汤,在骊山西北。” 又隋开皇十五年(595),“上幸温汤”。皆即此。唐贞观十八年 (644)建温泉宫 (又名汤泉宫)。

⑤在今陕西周至县境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盩厔县: “有温汤。” 北周温汤县以此名。


集镇名。在江西省武宁县城西北部。上汤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10。清顺治年间余姓建村,以村边有温泉而得名。盛产油茶。多水电站。有温泉疗养院和非洲鲫鱼越冬鱼池。公路东南接柯龙公路。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尉氏县

    ①秦始皇二年 (前245) 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尉氏县。西汉属陈留郡。西晋属陈留国。西晋末属陈留郡。北魏兴安元年 (452) 废。太安三年 (457) 复置。东魏天平元年 (534) 改属开封郡

  • 斡鲁欢河

    亦作斡耳寒河。即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。《元史· 伯颜传》: 至元十四年 (1277),“诸王昔里吉劫北平王,拘安童,胁宗王以叛,命伯颜率师讨之,与其众遇于斡鲁欢河,夹水而阵,相持终日,俟其懈,麾军为两

  • 碧鸡坊

    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西南。南朝梁 《益州记》: “成都之坊百有二十,第四曰碧鸡坊。” 唐杜甫 《西郊》 诗云: “时出碧鸡坊,西郊向草堂。” 《新唐书· 田令孜传》: 大顺二年 (891),王建 “入

  • 和什阿喇布

    亦作和什喇普。即今新疆莎车县西南霍什拉甫乡。《清一统志· 叶尔羌》: 和什阿喇布“在叶尔羌城西南二百里。有小城”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: “泽普勒善河又东北流百数十里迳和什阿喇布庄北 (回语和

  • 汧阴县

    北魏永熙元年(532)置,为东秦州、陇东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陇县东南十六里。西魏改名杜阳县。北周明帝二年(558)迁治今陇县城。大象二年(580)复名汧阴县,仍为陇东郡治。隋开皇五年(585)改为汧源县

  • 新中乡

    在今河南新乡县西南。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获嘉县于此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“春,至汲郡新中乡,得吕嘉首,以为获嘉县。”

  • 斗口淀

    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7蒲台县:“海,在县东一百四十里。海畔有一沙阜,高一丈,周回二里,俗人呼为斗口淀,是济水入海之处,海潮与济相触,故名。今淀上有甘井可食,海潮虽大,淀终不没,百姓于其下

  • 来远驿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都匀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都匀府:来远驿在“府北一里”。

  • 莫佛镇

    宋置,属蒲江县。在今四川蒲江县南十五里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3蒲江县引 《纪胜》: “莫佛镇,相传汉文帝时有莫将军征西南夷归,而学佛于此。”

  • 息烽千户所

    明崇祯三年 (1630) 以贵州前卫故绝六屯并割底寨司地置,属敷勇卫。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省入修文县。明崇祯三年(1630年)置,治今贵州省息烽县。属贵阳府。清康熙二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