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渔阳郡

渔阳郡

①战国燕置。《史记·匈奴传》: “燕亦筑长城,自造阳至襄平,置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郡以拒胡。” 秦汉治渔阳县 (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三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上游以南,蓟运河以西,天津市海河以北,北京市怀柔、通县以东地区。《陈涉世家》: 秦二世元年 (前209),“发闾左适戍渔阳”。即此。西晋废入燕国。十六国后赵石勒时复置。北魏移治雍奴县 (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北旧县)。北齐移治潞县 (今北京市通县东城子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②隋大业初改玄州置,治所在无终县 (大业末改为渔阳县,即今天津市蓟县)。郡在渔山之阳,故名。辖境相当今河北蓟运河以北,北京市平谷县、河北兴隆、遵化县以南,三河、蓟县以东,陡河流域以西。唐改为蓟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复为渔阳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又改名蓟州。白居易 《长恨歌》: “渔阳鼙鼓动地来。” 即指此。


战国燕置,秦、汉时治渔阳县(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)。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滦河上游以南,蓟运河以西,天津市海河以北,北京市怀柔、通州二区以东地区。西晋省入燕国。十六国后赵石勒复置。北魏徙治雍奴县(即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旧县)。北齐移治潞县(即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城子)。隋开皇初省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间又曾先后改玄州、蓟州(隋玄州治无终县,唐蓟州治渔阳县,皆即今天津市蓟县)为渔阳郡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有“渔阳鼙鼓动地来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紫水

    在今甘肃武都县东五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9将利县: “武都有紫水,泥亦紫,汉朝封玺书用紫泥,即此水之泥也。又出上品雄黄,色如鸡冠。”

  • 新丰 (豐) 塘

    又名新丰湖。在今江苏丹徒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晋书·张闿传》: 元帝时,“闿乃立曲阿新丰塘,溉田八百顷,每岁丰稔”。即此。

  • 平都山

    一名丰都山。即今四川丰都县东北三里名山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临江县:“有平都山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9丰都县:平都山,“《神仙传》云:后汉延光元年,阴长生于马明生处求仙法,乃将长生入青城山中,煮黄土为金以

  • 方山原

    在今陕西宝鸡县西。南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:绍兴十二年(1142),金人遣贺景仁来分划,“乃割商、秦之半,存上津、丰阳、天水三邑及陇西成纪余地,弃和尚原、方山原,以大散关为界”。在今陕西省宝鸡市

  • 剥勘隘

    在今广西那坡县西南一百八十五里,为中越边境要隘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镇安府》 “平孟隘”条: “又有剥勘隘、上下盖隘,在城西。俱外连越南,有兵防汛。”

  • 东迎城

    北宋置,属河州。当在今甘肃临夏、和政、广河等市县或东乡族自治县境。

  • 冲相寺

    隋建,名药寺。唐改冲相寺。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萧溪镇东北十里。明末毁,清康熙重建。寺后有定光岩摩岩造像及唐、宋题记三十多处。

  • 斡罗孩城

    亦作兀剌海城、兀郎海城。西夏建,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二年 (1207),“再征西夏,克斡罗孩城”。四年(1209) 又攻西夏,“克兀剌海城”。即“兀剌海城”。

  • 殿子山

    即大头山。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彰德府 一》: 大头山,“ 《府志》:大头山,一名殿子山”。即“大头山”。

  • 邻山县

    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作“隣山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