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渑池县

渑池县

一作黾池县。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朱城。西汉景帝中元二年 (前148) 徙治今渑池县西十六里,属弘农郡。东汉建安中移治蠡城 (今河南洛宁县西)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 改为北渑池县,还治今渑池县西十三里,为渑池郡治。隋开皇初复为渑池县,属熊州。大业元年(605) 移治新安驿 (今渑池县东二十五里)。三年(607) 属河南郡。十二年 (616) 移治大坞城 (今渑池县北十五里)。唐属谷州,贞观三年 (629) 移治双桥 (即今渑池县)。显庆二年 (657) 属洛州 (后改河南府)。金末升为韶州。元复为渑池县,属河南府路。明属河南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(渑miǎn) 在河南省西部、黄河南岸,北与山西省交界。属三门峡市。面积1368平方千米。人口33.3万。辖5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《水经注·穀水》:“因崤黾之池以目县。”《禹贡》云:“渑当作‘黾’水虫也。城西有池,注水即生,因名渑池。”战国属韩,后入秦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赵惠文王二十年“与秦会黾池”,即此。秦置渑池县,治今渑池县城西朱城村,属三川郡。《大明一统志》:渑池“在渑池县治北,黾似蛙而腹大,池有此,因名”。汉属弘农郡。三国魏徙治蠡城(今洛宁县境),属弘农郡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渑池县为南渑池县;另置北渑池县(今渑池县西),为渑池郡治。西魏为河南郡治,大统十一年(545年)又移县治于秦、汉旧县。北周大象中废河南郡。隋开皇初复改渑池县。大业元年(605年)移治今县城东,十二年又移治大坞城(今渑池城北),属河南郡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又迁治于双桥(即今渑池县城),属洛州。开元后和五代属河南府。宋、金因之。元属河南府路。明、清属河南府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洛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36年与新安市合并为铁门县,同年复渑池县。1949年属陕州专区,1952年属洛阳专区,1969年属洛阳地区,1986年属三门峡市。地处豫西山地和黄土丘陵区。黄河流经西北边缘,涧河流经中部,北涧河、后涧河北流注入黄河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烟叶等。矿产有煤、铝土、铁、石英等。工业有煤炭、水泥、耐火材料、化工、酿酒等。陇海铁路、310国道、南韩公路经过县城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仰韶遗址、秦赵会盟台、八路军兵站旧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梧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改梧州置,属广西道。治所在苍梧县 (今广西梧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梧州市及苍梧县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梧州府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梧州置,治苍梧县(今广

  • 春秋晋地,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文公六年 (前621),“阳处父至自温,改蒐于董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西。《左传》文公六年(前621年):晋阳处父至自温,“改蒐于董

  • 东岔抗日根据地

   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。北起清河镇东岔村一带,南至长岗村南,长约12.5公里;东从老岭山脉,西至台上乡六道阳岔,宽约10公里。1936年杨靖宇率军开辟东岔抗日根据地。1938年日本侵略者实行武力封山,抗联

  • 洪关

    亦名鸿关。在今河南灵宝市南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 元嘉二十九年 (452),北伐 “元景至洪关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门水 “东北历峡谓之鸿关水,水东有城,即关亭也。水西有堡,谓之鸿关堡”。即“

  • 上思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邕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隔江,峙武岭之南。北宋属邕州左江道。元属思明路。明洪武初废。二十一年(1388)复置,属思明府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西卷:上思州“以上思江名也”。弘治

  • 归顺府

    1912年改归顺州置,属广西镇南道。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。次年改为靖西县。1912年升归顺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靖西、那坡二县。1913年改为靖西县。

  • 阳德县

    亦作归德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南古郎山下。是年改为循德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东南古郎山下。属柳州。同年改名循德县。

  • 晏然县

    十六国前凉置,为武兴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七十里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前凉置,治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北。为武兴郡治。西魏废。

  • 苻融垒

    在今河北阜城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17阜城县: “苻融垒在县东北二十四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3阜城县: 苻融垒,“ 《志》 云: 苻坚灭燕,遣融引军东略,尝屯于此,因名”。

  • 保顺州

    北宋置,为羁縻州。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元改为忠建军民都元帅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