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溪道

清溪道

古道路名。亦作清溪关路。唐自四川西部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。系在汉灵关道的基础上不断展筑而成。起自黎州 (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) 渡大渡河南行,出清溪峡 (今四川汉源县西南),沿越嶲河谷,越小相公岭,转安宁河,经西昌、会理,渡金沙江,南抵云南之大姚、姚安、祥云,西通大理。乾元中置关于清溪峡,为控扼南诏重地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“由黎州出邛部,直云南,置清溪关,号曰南路。”


唐代自黎州(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),渡大渡河而南,出清溪峡之清溪关至嶲州,再至南诏首都阳苴咩城的交通要道,清溪关为此道要隘,故名。又称“南道”(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)或“南路”(《蛮书·云南界内途程》),以唐南往而言。黎州而北出邛崃关通往雅州、成都府。自今四川省汉源县南出大相岭山脉之大关,渡大渡河,南出甘洛、汉源二县交界之深沟(即唐清溪关),沿越西河,逾小相岭,溯安宁河,经今西昌市、会理县,渡金沙江,抵云南省姚安县,西至大理市。为唐与南诏使者往来要道,双方多次用兵亦常取此道。早于秦汉时已渐开通,经历代修治展筑而成。唐中叶后,屡经开修,贞元年间“韦皋凿青溪道以和群蛮,使道蜀入贡”(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)。北宋初期仍与大理通道,熙宁以后渐趋冷落,南宋以后闭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泎水

    又名柞水。即今陕西镇安县东乾祐河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3: 乾祐县有泎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镇安县: 泎水 “在县东五里。出秦岭,流入洵阳县界,合旬水入于汉江”。

  • 绵 (緜) 溪

    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绵水县: “有绵溪。”

  • 虎头崖

    在今四川茂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茂州: 虎头崖 “在州北。嘉靖中,何卿征茂州五寨,夺虎头崖等险,克平十一寨也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四川省茂县北。明嘉靖中,何卿征茂州五寨,夺虎头崖等险,即此。

  • 川东道

    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。治所在重庆府(今四川重庆市)。辖重庆、夔州、绥定三府,忠、酉阳两直隶州,石砫直隶厅,相当今四川万源、达川、武胜、铜梁、江津以东地区。(1)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。康熙八年(16

  • 海门公馆

    明嘉靖六年 (1527) 设,属合浦县。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公馆镇。清于此设把总驻防。

  • 应亭

    战国秦地。在今陕西大荔县境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五年(前302),“魏王来朝应亭,复与魏蒲阪”。《集解》:徐广曰,“《魏世家》云会临晋”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。战国秦昭王五年(前302年),魏王来朝

  • 清阳城

    即浊鹿城。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汲郡北修武县: “治清阳城。” 即此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馆陶县城北部。属路桥乡。人口1450。汉代清渊县故址,后废为村,俗称清阳城。产小米、小麦、棉花等。

  • 油榨镇

    即今河北滦县北二十五里油榨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49卢龙县图: 西南有油榨集。在河北省滦县东北部。面积82.1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油榨,人口 3590。 因村民从事榨油业得名。19

  • 华埠镇

    即今浙江开化县西南三十里华埠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浙江省开化县东南部,东南邻常山县。面积105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华埠,人口1.5万。古为船埠,以繁华著称,因名。明代设巡检司,清有守

  • 洛泽河

    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威宁州: “洛泽河出州西北,合数小水东北流,亦入 (云南) 恩安。”